中國近50個地區發消費券近50億,以撬動市民消費。(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0年4月9日讯】(看中國記者趙曉彤綜合報導)中共肺炎(又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疫情衝擊中國經濟,北京計劃通過刺激國內消費以拉動經濟復甦。從3月起,陸續有18個省份近50個地區向市民發放消費券,總金額近50億元人民幣。對比其他國家政府通過發放現金補助市民,中國的消費券有什麼作用?
消費券涉变相的利益输送
疫情造成中國的消費市場疲弱,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2月,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實際下降23.7%。
在疫情爆發之後,北京一再強調今年的經濟指標或可實現,在外貿降溫的情況下,消費則是拉動經濟的有力馬車。
網易財經引述中國西南財經大學家庭金融調查及研究中心主任甘犁表示,截止4月5日,中國已有18個大約50個地區開始發放消費券,總金額額至少達49.43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發放力度最大的城市包括杭州發放4.85億元消費券;鄭州發放4億元;南京發放3.18億元。
據《南方週末》報導的信息顯示,杭州發放消費券的金額達16.8億元,佔全國三分之一,其中包括政府發放的近5億,和商家的優惠額度的11.8億。
由此可見,市民是消費的主體,在疫情尚未結束,市民消費謹慎之際,官方試圖用消費券撬動市民的錢包和存款,帶來更多消費。
但是,中國民眾紛紛在網路討論並揭露內幕,有的人說:「消費券有什麼用?像我們這裡限定商家,變相的利益輸送。」
也有的人說:「券是定向消費,也可以理解為促銷、打折,另外50億元券,可能10億就能買到,這中間40億元的可操作性,可以讓參與者賺得盆滿缽滿,甚至比所有商家賺的還要多。」
中國民眾認為消費券涉及利益輸送。(圖片來源:網易評論)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張德勇指,中國民眾有儲蓄的習慣,發放現金,很可能不用於當期消費而是存起來,很難達到政府要拉動市民進行消費的目的。
甘犁表示,建議中國針對中低收入人群,應進一步大規模補貼現金,覆蓋範圍和補貼力度都應進一步加大。這樣在有效保民生的同時,也可以有效拉動消費,應對疫情對經濟帶來的衝擊。
美日對策:政府買單 保住市民的飯碗
3月26日,美國國會通過2萬億美元的刺激經濟對策,其中包括向每名年薪少於7.5萬美元的美國人派發1,200美元,每名兒童亦可獲派500美元。
這2萬億美元的投入金額相當於美國政府年度預算的一半。
BBC引述東京三菱UFJ國際投信首席基金經理人石金淳表示,這個數字很大,相當於美國一年GDP的10%。
4月7日,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日本政府在內閣會議上通過應對疫情擴大的第三輪緊急經濟對策,規模約為108萬億日元,包括向受疫情影響的每戶家庭派發30萬日圓現金。
日本政府此輪刺激對策的總金額佔日本年度GDP比重已接近20%,為史上最大的經濟對策。
英國、新加坡、香港及澳洲等地也均向符合資格的市民發放金額不等的現金補助。
北京措施頻出 但未動用真金白銀
美國、日本、英國、香港及澳洲等地政府通過向市民派發現金以幫助市民度過難關,這一類財政對策使得各國今年的財政赤字大幅擴大,也為各國未來幾年的財政負擔加劇。
對於中國各地政府相繼發放消費券,並未對今年政府財政預算赤字有過多的影響。
截止3月4日,財政就疫情撥款金額為1,104.8億元。對財政措施是否會擴大預算赤字問題,中國財政部副部長許宏才表示,現時不會上調赤字紅線,因為要綜合考量多項經濟因素,並要經過全國人大審議等程序。
《看中國》特約評論員唐新元認為,中國財政部說提高財政赤字率要人大審議是在推卸責任,因為財政是中共的「錢袋子」,要中共拿出「真金白銀」去應對疫情比較難。官方說各級財政拿出一千億元人民幣去應對疫情,可是對於總收入十九萬億的中共來說只是九牛一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