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慌除了心臟本身的疾患以外,心率和心律正常時亦可出現心慌。(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心慌」醫學上稱為「心悸」,是一種自覺的心臟跳動不適感。正常人的心率為60~90次/分,心慌時,心率可快、可慢,也可能有心律失常,而心率(跳動的頻率)和心律(跳動的節律)正常時亦可出現心慌。
臨床上常有「心慌」的患者,總以為是心臟出了問題,做了全面檢查後,發現不是心臟的事兒,那是什麼疾病引起的呢,今天我們就來瞭解一下。
「心慌」在臨床上常見於哪些疾病?
1、心臟本身的疾患
各種類型的心臟疾患,如心動過速、心動過緩、過早搏動、心房顫動或撲動、房室傳導阻滯、病態竇房結綜合症、預激綜合症及心功能不全等引發的心臟活動過度,致使心率和心搏出量發生改變引起的心悸。
2、頸心綜合症
由頸椎病引起的心臟不適,當頸椎關節增生對交感神經擠壓時,椎動脈周圍交感神經節受累,向下擴散至心臟中交感支,產生內臟感覺反射,引起冠狀動脈供血障礙。除了心悸外,還常常伴發胸悶、胸痛以及頸項部不適、頭痛、頭暈、手臂麻木等。
3、更年期綜合症
由於雌激素水平下降,體內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平衡紊亂,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血管舒縮調節障礙,導致冠脈功能紊亂。此外,更年期綜合症容易合併心臟神經官能症,表現為心悸、心前區疼痛等等。
4、甲亢
甲狀腺合成釋放過多的甲狀腺激素,造成機體代謝亢進和交感神經興奮,表現為心慌、心動過速、怕熱、多汗、食慾亢進、消瘦、疲乏無力等等,常常合併有甲狀腺腫大和突眼的體徵。
5、低血糖
血糖濃度過低(成人空腹血糖≦2.8mmol/L,糖尿病患者血糖≦3.9mmol/L),造成交感神經興奮和腦細胞缺氧,表現為心慌、顫抖、出冷汗、飢餓、頭暈、面色蒼白等。
生活中常常出現「心慌」怎麼辦?
出現心慌的症狀首先要及時去醫院就診,明確病因。(圖片來源:Adobe Stock)
1、明確病因
首先要及時去醫院就診,明確病因,是心臟本身的問題,還是其他疾病引發的問題,針對病因治療,配合中醫中藥,治療原發病。
2、辯證論治
中醫辯證論治,重視整體觀念,固本而不單純治標,對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具有良好的調節作用。在中醫辯證的基礎上結合西醫辨病,對提高療效至關重要。
自我療法——穴位按摩
閒暇時可配合穴位按揉,選取大陵、合谷、太沖,每個穴位按揉2分鐘,左右交替進行。
1、大陵
定位與取法:在前臂掌側,腕橫紋中點。
取穴法:伸臂仰掌,於掌後第一腕橫紋,掌長肌腱和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取之。
2、合谷
定位與取法: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近第二掌骨橈側緣的中點。
取穴法:以一手拇指指骨關節橫紋,放在另一手的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屈指當拇指尖盡處取之。另一種取法為拇、食指併攏,兩指掌骨間隆起肌肉之最高處取之。
3、太衝
定位與取法:在足背第一、二蹠骨結合部之前凹陷中。
取穴法:由第一、二趾間縫紋頭向足背上推,至其兩骨聯合前緣凹陷中(約縫紋頭上2橫指)處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