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馬月」的輪迴週期是12年,通常指遙遙無期或者難以實現。(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猴年馬月」是中國成語,通常指遙遙無期或者難以實現。為什麼猴年馬月就難以實現呢?其實「猴年馬月」是「猴年閏臘月」的誤稱。如果說,按公曆說,2016年的6月5日至7月3日期間就是「猴年馬月」,共計29天。
從傳統的干支曆法和12生肖說,干支即天干地支。天干猶如樹木的主幹,地支猶如樹木的枝杈。地支有12個,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生肖有12種,與地支搭配起來就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猴年12年一個週期,馬月是12個月一個週期,所以「猴年馬月」的輪迴週期是12年,對緊急的事或急性子的人來說,要等12年,感到遙遙無期、難以指望也還說得過去。但要從「猴年閏臘月」看,就太容易理解了。
什麼時候是閏臘月呢?這就要先說說閏月。
氣候由冷到熱,再由熱到冷,這樣一個變化週期就是一個回歸年。一個回歸年內,月亮的圓缺變化有12次,月亮每圓缺一次為一個月,12次圓缺就是12個月,12個月就是陰曆的一年。在這一年的12個月中,有時有6個大月,6個小月(大月為30天,小月為29天)共354天;有時有7個大月,5個小月,共計355天。如果一年有354天,就比回歸年短了11天多;如果一年有355天,就比回歸年短了10多天。這樣,三年的時間就短了30多天。為了和氣候的變化週期相互一致,就需要添加一個月,增加的這個月就叫閏月。有閏月的年份就叫閏月年。這一年有383天(6個大月,7個小月)或者384天(7個大月,6個小月)。
據專家統計,從1701年到2000年的300年間,閏2月出現9次,閏3月、閏6月各出現16次,閏4月出現19次,閏5月出現23次,閏7月出現13次,閏8月出現7次,閏9月、閏10月各出現3次。而閏11月、閏臘月、閏正月還從來沒出現過。我們知道,地球圍繞太陽轉動的軌道是橢圓型的,在近日點時運動較快,在遠日點時運動較慢。這就造成了兩個中氣之間的距離在太陽近日點的時候較短,而在遠日點的時候較長。臘月前後的3個月在1月1日左右,這幾個月的中氣與中氣之間的時間距離較短,較難出現沒有中氣的月份,也就難以出現閏月。由此可見,出現閏臘月似乎是很難的事情。猴年閏臘月這一天更不可能出現!所以,中國人常常用「等到猴年閏臘月」來表達難以實現、遙遙無期。
從這個看似簡單的成語看,中國人的生活、思想和常識曾經與自然和天地的運行規律密切相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