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沒有嬰兒時期記憶?(圖片來源:Pixabay)
為何嬰兒時期的記憶會難以保留呢?
每個人都曾經是一個四處亂竄,嚎啕大哭的小屁孩,這也許令人難以置信,因為關於幼兒時期的事情,你很可能已全然忘卻。嬰兒時期的我們,很可能都是沒有記憶的。既使腦海中仍有僅存的事情,但也可能已經很模糊了,為什麼為這樣呢?人們把這種現象稱為「童年失憶症」,這是每個人成長的必經之路。有些人在記憶方面或許更加擅長,但總的來說,我們都不是那麼擅長記憶。但為什麼嬰兒時期的記憶會如此難以保留呢?
一般人都認為,從我們呱呱墜地之時,就是記憶形成之日,甚至有可能更早。然而,根據專業研究表明,幼兒時期的孩童並沒有形成永久記憶。而唯有在成年後形成永久記憶時,才能回憶起小時候的經歷。根據專業研究指出,我們直到4至7歲,才會開始擁有半永久性記憶。這表示:人們通常能記憶某些發生在4到7歲之間的某些重要事情,但在4歲前的記憶卻什麼都記不住。
在一次試驗中,研究人員告訴那些4到7歲之間的小孩子一些他們兩年前的事情,但是所有孩子都表示,不記得他們曾經那樣過,大部分孩子回應:這不是我,是別人。大名鼎鼎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認為,是我們抑制著兒童時最早期的記憶。因為在這期間的記憶都充滿了關於性心理的內容,那些令人煩憂的內容,即使是成年人,也無法駕馭。但到了今天,那個理論已經沒有說服力了。
如何才能徹底地解釋,神秘的兒時記憶會喪失的現象呢?(圖片來源:Pixabay)
4歲前的小孩子並沒有形成永久記憶
如何才能徹底地解釋,神秘的兒時記憶會喪失的現象呢?第一種理論是,嬰兒時期的大腦沒有發展完全。大腦有兩部分對新記憶的形成必不可少,分別是海馬體和大腦顳葉內側,這兩部分在一週歲時就已經形成得很完整了。然而大腦的另一個部位,叫做前額葉皮質,則要到二十出頭,才能完全形成。
人們認為,前額葉皮質是負責生成情景記憶的部位,情景記憶就是真實事件的記憶,能鞏固記憶發生何事,發生的地點,以及發生的大概時間,這是後來大腦才能掌握的能力。在這之前,大腦只能記憶那些我們學習過的能力,和一些淺顯的事物,例如物品和人臉。在嬰兒時期,我們不能賦予這些事物情感,所以這些事物,就不能轉變為真實的事件,於是,這些事情就難以回憶了。
在嬰兒時期,我們不能賦予這些事物情感,所以就難以回憶了。
還有一個理論可以解釋此現象,因為嬰兒沒有對事物的概念,也沒有言語的能力,正因為沒有語言,就不能夠用詞語來指代記憶。比如說,回想一下你搬進新房子的那天,你很可能會想起那天與眾不同的方方面面,如房子有六扇窗和一道藍色的門,而且是你坐著一輛紅色小車來到新家的。如果將嬰兒代入與這一模一樣的情境中來,嬰兒不會言語,所以無法通過話語來形容或記憶這個事件。再者,因為嬰兒根本不知道「窗」和「門」是什麼東西,更不用說如何描述這些事物了。
這就好比,小嬰兒看不到玫瑰花,所以他看到的可能只是一堆毫無意義的顏色。它需要相當的成長過程,進而學習了語言之後,才能發展出概念,從而形成對事物的知覺。所以嬰兒無法把語言和記憶聯繫起來,而成人則一刻不停的在腦中形成這些聯繫。
心理學家認為,通過這種方式把語言和記憶聯繫起來,可以幫助大腦更高效地整理和儲存記憶。所以,要是我們能用語言來描述一樣東西或一件事,那麼大腦就更有可能好多年都不會忘。一般的孩子,滿四週歲時,學會的詞彙量大約為5000個,這就足夠用來描述大部分物體和事件了。
運用現代的科學,是無法真正解釋人類的生命。(以上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以上是用科學的角度,去解釋為什麼我們沒有嬰兒時期的記憶一事,不過也有列外的,少部分人是可以擁有四歲以前的記憶的。
還有另外一種說法,或許更接近於事實的真相,因為小嬰兒在腦顱骨閉合前是會見到一些成年人見不到的景象,是一種類似心靈交流的功能,然而,這是用現有的科學理論無法解釋的事件,因為當嬰兒的腦顱骨閉合後,就會失去這個特殊的能力,這時候隨著逐漸成長,語言能力才會被迫產生。這就足以解釋,為何關於嬰兒的胎內記憶,長大了幾乎都會遺忘。(相關閱讀:「老爺爺把我放妳肚子」隋棠被兒子的胎內記憶驚呆)
事實上你可以試著回想一下自己的經歷,真實的情況確實是這樣,人類思考問題並非一定要依靠語言功能,因為當思維摻進語言後,反而會降低思維速度,所以,只能有一種解釋,運用現代的科學,是無法真正解釋人類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