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3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加州尼克松總統圖書館發表演講《共產中國與自由世界的未來》。(圖片來源:ASHLEY LANDIS/POOL/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0年7月30日訊】7月23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加州橙縣尼克松總統紀念圖書館發表了題為《共產主義中國及自由世界之未來》的演講,拉開了美中關係的新序幕,被認為是「新冷戰」的宣言。這篇演講呼籲自由世界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爭取中國向民主自由的方向轉變,得到很多期待看到一個民主化的中國的人士的讚許,但也有不少人擔心這篇演講定下的主旨,未來是否能夠延續?能夠延續多久?外界尤其關心的是,美國即將面臨11月的總統大選,如果現任總統特朗普不能連任,現任國務卿蓬佩奧勢必離開國務院,他定下的「新冷戰」的基調是否會改變?
事實上,對於這樣一個傳達了強烈對抗訊號的演講,以及美方最近一段時間針對中國採取的一系列外交上的強硬動作,中方雖然也表達抗議並作出反制,但總體來講,尤其是與過去一段時間的高調對比來看,中方的反應是相當低調克制的。不難看出,中共的基本對策,也是建立在對於蓬佩奧國務卿的「新冷戰」立場是否能夠持久的懷疑的基礎上的。中方目前應當是想以靜制動,暫且隱忍,等待11月美國總統換人之後,重新開啟美中之間的對話大門。
不管是外界的擔憂,還是中方的期待,在我看來,都是站不住腳的。其原因如下:首先,美國11月總統大選的結果,至今誰也不敢打保票,以不確定的結果去過分擔憂或者制定對策,都是沒有根據的;其次,目前也沒有證據表明,即使民主黨候選人拜登成為美國總統,對於中國的政策就會大幅度倒退。事實上,拜登一直在批評特朗普總統的對華立場不夠強硬,民主黨支持者的輿論也認為特朗普對華政策需要更具體的內容,並沒有從原則上反對特朗普的對華強硬立場。當然,競選語言在當選後不能落實,是政壇常常發生的事情,但言行不一會給自己和本黨的執政聲譽造成不良影響,也是所有政客都必須正視的現實。
但我認為外界的擔心是多慮的更重要的原因是:美國不是行政獨大的國家,美國的重大外交政策都是立法與行政兩大部門相互協調,相互監督下形成的。如果11月美國總統大選的結果,是民主黨的拜登上臺,新任國務卿在對華政策上的語氣,投入的精力,具體事情的處理手法等等或許會與蓬佩奧國務卿有所不同,但原則問題上大幅度倒退的空間,其實是十分有限的。這是因為,或許在國務院等行政系統,對於中國存在鷹派與鴿派之分,但在國會中,對於中國的政策卻是有高度的兩黨共識的,這樣的共識不僅存在,而且還在不斷加強中。這樣的共識,不太可能因為選舉的結果而改變。因此,即使新的行政部門有新的政策調整,也要得到國會的支持。只要美國國會對中國的「新冷戰」呼聲不冷卻,蓬佩奧國務卿的演講定下的基調,就不會有太大的改變。在蓬佩奧國務卿演講之後,與我和魏京生等中國民運人士的閉門會談中,他曾經明確表示這個政策會持續幾十年,他的信心,至少有一部分,就來自美國新的對華政策的這種牢固的基礎。
所以我認為,外界的擔心是多慮了,而中共希望用「拖」字訣等待美國對中共的態度放軟,那根本就是對現實的錯誤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