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繪畫中所描繪的殿試。(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明清時期,「狀元」特指殿試第一名,依次而下,會試第一名稱「會元」,鄉試第一名稱「解元」,院試、府試、縣試第一名則通稱「案首」。
科舉之途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考個「狀元」已屬不易,連中「三元」則尤為難得,至於從縣試到殿試,六戰六捷,六獲第一,難度自然最大。
有人做到了,他就是明代的科場奇才黃觀。
黃觀,生於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南直隸貴池人(今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黃觀以貢生的身份入太學。這年八月,他參加鄉試的考試,獲得第一名,中「解元」。次年應會試,又得了第一名,中「會元」。同年,他參加由明太祖朱元璋親發策問的殿試,再次獲得第一名,成為了「狀元」。這樣,明代第一個連中三元的讀書人就誕生了。
一個考生只有在三次大考中都得第一名,即「解元」、「會元」、「狀元」三頂桂冠為同一人所摘取,才能稱之為「連中三元」。想想全國有多少人才在競爭,再有才華的考生也很難保證每考皆榜首啊,只要有一次考個第二,就不是「連中三元」了。
歷史上先後共有17名學子過關斬將而「連中三元」!他們是:唐朝的張又新、崔元翰;宋朝的孫何、王曾、宋庠、楊寘、王若叟、馮京;金朝的孟宋獻;元朝的王崇哲;明朝的黃觀、商輅、王名世;清朝的錢檠、陳繼昌和戴衢亨、王玉璧。他們不愧是歷代之俊彥,是奇才中的奇才!
人們回顧黃觀的科舉之路時,發現他不但得中「三元」,而且在入太學前的縣試、府試和院試三次考試中,也均是第一名。在他的科舉道路上,可謂一帆風順,屢屢奪魁,在明代科舉考試的成績上取得了六個第一名,創造了科舉考試史上的奇蹟。
黃觀在洪武、建文兩朝官運亨通,得到兩代帝王的賞識。中狀元後,在翰林院任修撰,並講學於東宮。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升任為禮部右侍郎,這可是僅次於尚書的副部級高官了。
科舉史上「連中六元」者,除了黃觀,還有一位,他就是乾隆年間的錢棨,江蘇省蘇州府長洲縣人。他以縣、府、院試三個第一考上秀才,人稱「小三元」。
乾隆四十四年鄉試,錢棨考中第一名解元;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進京會試,錢棨得中第一名會元;同年緊接著在殿試中,錢棨又摘得狀元桂冠,從而成為清代第一位連中三元的狀元,也是中國科舉史上第二個「連中六元」者。此後,再無人能獲此殊榮,成為了遙遠的絕響。
責任編輯:蘭雪晴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