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告訴我們:耐得住寂寞,才能迎來繁華。(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做人不識姜太公,閱盡史冊亦枉然。」
歷史上真實的姜子牙,雖遠不如《封神榜》中那麼神通廣大,但絕對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代表。
論大器晚成,姜子牙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他早年曆經坎坷,一直到70多歲,還是渭水邊上的一介老朽,默默無聞。
然而「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年過八旬的姜子牙,遇上求賢若渴的周文王,終於有了用武之地。此後,他輔佐周文王和周武王,成就了一番千秋偉業。
姜子牙的人生經歷告訴我們:成功不在早晚,關鍵在於以下三點:
【1】耐得住寂寞
詩仙李白有句名言:「古來聖賢皆寂寞」。
這話用來形容姜子牙,再貼切不過了。自朝歌受挫之後,姜子牙便隱退渭水之畔,直至八十歲受聘於周文王出山,這中間至少有兩年零四個月的時間。
在這段時間裏,世人眼中的姜子牙垂垂老矣,就是一介無名老翁,且看起來不太聰明,要不,他怎會用直鉤釣魚呢?
任誰也想不到,這一垂垂老朽實則滿腹經綸,文韜武略無所不精。而在這期間,寂寞的姜子牙可沒閑著,而是不停給自己「充電」,這才有了出山之後的披荊斬棘、乘風破浪。
現代人曾做過一份數據統計,發現成功者比失敗者更能耐得住寂寞。
就像姜子牙一樣,能耐得住寂寞的人,心中都有大目標,他們志向遠大、思維清晰,並且為了實現目標,不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
只有這樣,才能在機會來臨時,毫不猶豫地抓住時機,登上舞臺,綻放才華。
有句話說:成功的路上並不擁擠,只是有人選擇了安逸。
姜子牙告訴我們:耐得住寂寞,才能迎來繁華。
【2】有幾分痴狂
「不痴不狂,其名不彰;不狂不痴,不能成事。」
此句出自姜子牙《器服》。意思是說,做人做事,當帶點痴狂。
所謂痴,就是要堅守信念,對自己所喜歡的事,所從事的事,所設立的目標,要孜孜以求。所謂「唸唸不忘」,才能「必有迴響」。
所謂狂,就是要對自己的夢想、自己的追求、自己的才能,保持一份自信。因為,「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
有句話說得好:「每個追夢人都有痴狂的偏執,每個成功者都有瘋狂的特質」。
一如姜子牙,別人釣魚用彎鉤,太公釣魚用直鉤,不痴嗎?別人譏笑他,他只笑而不語,因為他釣的不是魚,而且他堅信,願者自會上鉤,不狂嗎?
這正是「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痴狂之人,往往有自己的信念,這份信念支撐著他們不在乎周圍人的眼光,不顧「路漫漫其修遠兮」,堅持「上下而求索」。
做人自帶三分痴、七分狂,這樣的人,往往離成功更近。
【3】說話時謹慎
「三緘其口,慎言語也。」
這是《太公金匱》中,姜子牙勸誡周武王的一句傳世名言,意思是說,說話要謹慎。
古往今來,諸多有成就的人,都十分講究說話的藝術,就連孔子都說「訥於言而敏於行」。
所謂「禍從口出」,說話不謹慎,不僅會傷害到他人,也會給自己招致麻煩。所以,有修為的人,從來不亂開口。
他們會考慮周詳,有所顧及,有所收斂,不會滔滔不絕,更不會大放厥詞。
聰明的人用腦子說話,而不是用嘴巴說話。
每次說話之前,應當思慮再三,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什麼時候說,又如何說。
要知道,你說出的每句話,可能成就你,也可能毀滅你,所以,飯不可以亂吃,話不可以亂說。
人生在世,說話收斂鋒芒,把握尺度,是為人處事的重要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