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自貿區能否為中國外貿趟出一條新路?(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0年9月22日訊】中國國務院近日下達指令,新增北京、湖南和安徽等三個自由貿易試驗區,並擴展浙江自貿區,這使得中國的自貿區增加到了21個。在中國外貿形勢日益艱難的情勢下,新增自貿區能否為中國外貿趟出一條新路?
在疫情導致全球貿易下滑、中國對外貿易日益艱難的情況下,自貿區擴容的消息似乎是一抹亮色。
自貿區擴容的重點
中國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9月21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的專題發布會上介紹了這次擴容的情況:「我們選擇這4個新設自貿試驗區或者擴區,會實現京津冀的全覆蓋;同時,實現了長三角全覆蓋,有利於進一步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中國官媒人民網發表評論文章說,每一個自貿試驗區都如同是試驗田上培育出的種子,在更大範圍內播撒好種子,就一定能開花結果,推動進一步改革開放。
但對於自貿區的擴容,前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自由至上主義學者夏業良並不看好:「這是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在困境的情況下,在炒一些陳腐的概念。」
在這次擴容的內容中,四個自貿區各有側重點。
北京自貿區將開展本外幣一體化試點,並支持設立金融科技中心,建立法定數字貨幣試驗區。湖南自貿區則主要促進位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安徽自貿區將超前布局量子計算與量子通信、生物製造、先進核能等未來產業。浙江自貿區將強化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新型基礎設施的建設。
夏業良分析說,現在早已不是搞自貿區的時代了,「話又說回來,過了那個關鍵點,再去搞這個,意義就不大了。你要講特區,你把全國都辦成特區,那不是一回事嗎?現在幾十年都過去了,你還只搞那幾個特區。你還不如宣布,中國所有的城市都是特區。」
自貿區的本色和角色
中國的自由貿易試驗區是指在國內特定區域內,准許外國商品豁免關稅自由進出。通俗一點說,就是採用自由港政策的關稅隔離區。自貿區對於出口加工企業比較有吸引力,也對外資設立大的商業企業、金融機構有推動作用。
中國最早2013年在上海設立了第一個自貿區,然後分6個批次在東南西北中不同地區,先後批准了21個自貿區。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認為,自貿區最初對中國的對外貿易有積極的作用,「自貿區比較成功的是在長三角、珠三角,在這些地區,對促進外貿,作為中國經濟三大支柱之一,確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但中國的自貿區從設立之初就受到不少質疑。尤其是上海自貿區設立初期,就規定了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也就是所謂的負面清單,上面的限制措施多達190條。這是外界詬病自貿區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多年的試驗中,上海自貿區逐漸把這些限制措施減少,到2018年還剩45條。
雖然有這些改進措施,但夏業良認為,自貿區要起到實效,重要的還是看整個外貿大環境,「現在的情況是產生了離心力,就是人家根本不想來了。哪怕你是零關稅,那又怎麼樣?香港本來就是自由貿易區,你把香港自由貿易區都毀掉了,然後你在內地建自由貿易區,就算是零關稅,現在有幾個願意來?」
近年來,隨著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地位逐漸喪失,中美貿易摩擦加劇,以及產業鏈外流,讓中國的外貿形勢險像環生。
2018年,在中美貿易爭端的初期,中國最高領導層就提出了包括穩貿易在內的「六穩」經濟工作要求。由此可見外貿對中國經濟的重要影響。
今年新冠疫情讓中國的對外貿易隨同整個世界的貿易額陡降,嚴重依賴外貿的中國經濟雪上加霜。據路透社報導,中國商務部官員上週表示,中國外貿今年將是兩位數負增長;雖然8、9月份對外訂單有所回升,但整體形勢不樂觀。
在這種背景下,中國領導層開始轉而強調國內市場,呼籲內循環為主的雙循環。
謝田認為,自貿區擴容其實也襯托著內循環的政策背景,「它實際是不得已的吧,它實際上也不願意這樣,因為中國實際上也沒有辦法真正的內循環,所以實際上還是想促進對外貿易。」
夏業良則指出,設立自貿區對貿易未必有直接的作用,但或許可以幫助國內資源整合,「比如說,國內其他的地方門檻比較高,除了關稅之外,還有區域間的壁壘。建自貿區,是不是有可能地方上自動減除一些苛捐雜稅,吸引其他省份進來。」
但他強調,習近平上臺以來,已經把投資的外部環境破壞得無以復加;如果不是政府的種種阻擋措施,就連內資都要大力地往外跑。言下之意,自貿區能起到多大的作用,還是一個大的問號。
版權所有©2006,RFA。經Radio Free Asia,2025 MSt.NW,Suite 300,Washington DC 20036許可進行再版。http://www.rf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