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最大的主題是月,月亮被文人們賦予了豐富的意象,代代詠懷,世世傳唱。(圖片來源:神韻藝術團官網)
又是一年一度的金秋佳節,圓月的清暉再度照耀人間。千年里,無數的故事在歲月長河裡搖曳沈浮,無數人在陰晴圓缺的滿足與遺憾中歌唱、哭泣。佳節時分,我們總有一些感慨無處寄託,然而卻少了一樣派遣閒情的最佳方式。儘管我們保留了一些源遠流長的中秋習俗,如賞月、觀燈、吃月餅、猜燈謎。但是,有一項高雅有趣、含義深遠的習俗卻已漸漸失落了,那就是——作詩。
借此中秋佳節之際,我們向大家推出新的古詩詞鑑賞系列,與大家共同追溯、欣賞並理解古典詩詞的美好以及文人們的志向和情懷。
中秋節最大的主題是月,月亮被文人們賦予了豐富的意象,代代詠懷,世世傳唱。
第一個意象:清光滿人間——澄淨
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凈,秋澄萬景清。
星辰讓光彩,風露發晶英。
能變人間世,翛然是玉京。
————劉禹錫《八月十五夜玩月》
譯文:
上天用今夜的月光,徹底將人間洗淨。
暑熱退去天地澄澈,秋高氣爽景色清明。
滿天繁星在月光前黯淡失色,金風玉露反射出月光的晶瑩。
世間滄海變做桑田,月中天宮歷經千年依然澄淨。
賞析:
天宮的美好是凡人亙古以來的嚮往,素有「詩豪」之稱的劉禹錫也不例外。雖然出生在唐朝中期,劉禹錫的詩仍然具有盛世的氣魄,他為人也有百折不撓的品格。在經歷了政壇風波遭到貶謫之後,他依舊發出豪情萬丈的壯語:「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詩人並不在意那些傷春悲秋惹起的閒愁萬種,相反,逆境與磨難只能使他越來越堅定、越來越奮進,因為他的胸懷磊落、志向高遠,他選擇的路從不改變,如同「今夜」的明月。
第二個意象:月圓人未圓——遺憾
暮雲收盡溢清寒,
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
明月明年何處看。
——蘇軾《陽關曲》
譯文:
晚間的雲霧漸漸散盡,高空中溢出一片清寒。
銀河悄然無聲,天上緩緩移動著白玉圓盤。
此生中的夜晚不會始終像今夜一樣美好,
明年的月亮我們各自將在何處賞觀?
賞析:
蘇東坡這首《陽關曲》是一首格式像詩的詞。古代詩詞皆能入歌,而陽關曲是離別調,得名自「西出陽關無故人」。雖然蘇軾一生好讀佛經,卻不能完全看淡人生的喜怒哀樂。「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是蘇軾所作宋詞中最為著名的句子之一。每一次的離別,都喚起他內心的感傷。每一次的相聚,又使他害怕離別。這首詩作於徐州,當時蘇軾的胞弟正在看望他,與他共度中秋後就將離別。他想年年都和親人一起共度中秋,然而一生中多數的時間都是分離與思念。人的一生,總是會有很多遺憾。
第三個意象:千里贈月明——思念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張九齡《望月懷遠》
譯文:
一輪明月從海面上升起,遠隔千里的人們沐浴在同樣的月光下。
彼此思念著的親人、友人在漫漫長夜難以入睡。
月光已照亮了臥室,我起身把殘燭吹滅,披上沾染了露水的外衣。
用兩手捧起明月的光卻不能把它送給你,我只好再度入眠,夢見下次與你的相會。
賞析:
張九齡是安史之亂前唐朝最後一位賢相,在他晚年時因為朝中小人當道而請求辭官、告老還鄉。唐玄宗雖然一度對張九齡心懷不滿,但是在他離開後,卻惋惜自己再也找不到一位像他這樣風度高華的宰相了。
今天,我們已經難以確認在這首詩中,張九齡所懷念的是自己的家人、朋友,還是是那位不聽勸諫的君王。但是,我們卻知道不管相距多遠,他都想把月光——最美好的祝願送給那位思念的人。詩人內心的誠摯、純真和善良令人動容。「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也成為最膾炙人口的詠月詩句之一。
第四個意象:今月照古人——永恆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張若虛 《春江花月夜》節選
譯文:
江水連天澄淨曠遠,皎潔的明月高懸天邊。
江畔是誰第一次看見月亮,月亮哪年第一次照耀人間?
一代又一代的人老去了,月亮每年都還是一般模樣。
這輪明月究竟等待著誰的到來?我們只看見長江東流,從未改變。
賞析: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是最為人熟知的長詩之一,被譽為「孤篇蓋全唐」。全詩行雲流水,一氣呵成。如柴可夫斯基的六月船歌一般,在寧靜優美的意境中卻讓人心中泛起一點又一點的漣漪。
這段節選的詩句採用了屈原《天問》的寫作風格,借著月亮這個主題,對宇宙和人類的初始、真相和終局發出了終極的問訊。在春江花月夜這美好仿若天界的情境中,詩人發現了人類最無奈的痛苦:就像長江東流一樣,每一代人終將老去,終將離世。那麼,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麼?詩人發出深沈的慨嘆:「這輪明月究竟在等待著誰?我,又在等待著誰?」
*****
雖然古詩詞的那些輝煌時代已經成為過去,但是詩詞的意境卻保留在了神韻的演出之中。神傳文化一脈相承,各類藝術形式融會貫通。詩能入歌,能入畫,能入樂,也能配以舞蹈。在神韻2009年節目《李白醉酒》中,酒中詩仙李白的形象栩栩如生,他自斟自酌,自舞自歌,在月光中寫下「滌蕩千古愁,留連百壺飲」的佳句,終於感召天宮仙娥臨凡來探望這位謫仙。而在2013年舞蹈《唐玄宗遊月宮》中,我們見到了「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的絕妙情境;2008年的舞劇《嫦娥奔月》則生動再現了李白《古朗月行》中描述的傳奇故事「白兔搗藥成, 問言與誰餐?……羿昔落九烏, 天人清且安。」
通過最富韻味與表現力的表演形式——中國古典舞,我們得以體驗古代文人的灑脫情懷;生動的動態天幕和演員的巧妙配合,令時空的間隔消失,我們得以重回那一片壯麗的山河,在金秋月圓時分,見證以詩會友、一紙千金的大唐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