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香香的東西」就算芳香療法的一種嗎?
「芳香療法」可能是我們在進入二十一世紀時,行銷市場中最熱門的字眼。舉凡加入香味的產品,不論是空氣清淨劑、香皂或香水,都被自動貼上「芳香療法」、「香氣學」,或甚至「香氣心理學」的標籤。在此同時,許多人因為對人工合成香料產生的過敏症,讓許多工作場所、大眾運輸工具、餐廳、商店和學校等地,都成為「無香世界」,甚至還成立法令禁止人們在上述場所使用有香味的物品。我們應該好好定義一下「芳香療法」真正的意義,期望能至少釐清一些一般大眾對「香香的東西」的錯誤觀念。
什麼是芳香療法?
芳香療法是植物療法的其中一個分支,如同草藥學、順勢療法、花精療法、傳統中醫,與其他治療法等,都屬於植物療法的不同環節。芳療講究整體性的治療,並且嘗試讓個人的身心整體都達到平衡的狀態。有關芳香療法的記載,可推算至四千多年前,但它卻經歷過好一陣子的重複評估之後,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贏得了今日的美名。這次的革命,將芳香療法帶進了許多不同的世界:包含純科學領域中化學物質的新發現、現代醫學的缺陷與不足,以及精神層面的超自然領域。而如今,當我們進入二十一世紀的同時,我相信這又將會有所改變。未來的芳療,將不再把不同的芳香治療方式分門別類,反而是將它們相互整合,形成一種廣泛的學科。即使是現今的芳香療法,也呈現出它的協同特質,是一種思考與方法的有效整合、魔法與科學的綜合、植物學與身體工作的結合,而業餘的治療師與專業治療師一樣,都同樣擁有治癒自己的機會。芳香療法依然存在在這世界上,呼吸著、成長著,就像那些植物一樣。
「芳香療法」可幫助人們達到心理、身體與精神方面健康的保健方法。
就最真實的文字定義來說,「芳香療法」是指使用百分之百天然、完整、未經雜質摻混,並從特定的植物品種中,經過蒸餾或壓榨萃取出的精華,幫助人們達到心理、身體與精神方面健康的保健方法。這些精華中包括了純精油,也就是來自花朵、葉子、樹枝、種籽、根、樹幹、樹脂和果實,經過適當蒸餾,所得到的非水溶性與高揮發性的芳香物質。精油也來自於柑橘類果皮,像是檸檬、橙、佛手柑、葡萄柚等,這些果實的精油可以藉由壓榨果皮的方式取得。芳香療法也包括使用不具揮發性的脂質油(基底油),如酪梨油、芝麻籽油,與其他較特殊的植物,如玫瑰果油和榛果油等。
最後而且最重要的是,芳香療法中會使用植物的純露,也就是在蒸餾精油過程中的另一項產物。而最重要觀念是:凡用來創造與維持健康的物質,應該完全都是來自特定的植物品種,並且是最純淨的植物。
芳香療法不會使用人工合成的物質。(以上圖片來源皆為Adobe Stock)
芳香療法不會使用人工合成的物質,像是香水或香精料,也並非如同某些人以為「凡聞之皆有味」的東西都用。芳療產品不應該是在機械化工廠所製造出來的功能性產品,而應該是產品本身就具備著植物生命與活力的特質。芳療產品不只是「香香的」產品而已,在藥局、百貨公司、化妝品供應商、Spa,甚至健康食品店裡架上所賣的「芳療產品」,都算不上真正的芳香療法。它們可能的確「有香味」,但內含成份卻並非都是完全天然的,許多產品裡頭,根本什麼植物性成份都沒有,而有些則可能含有嚴重危害健康的可疑成份,但這些產品的標籤上,都清一色地標著「芳香療法」的名號。對於市面上充斥的這些產品,我們應該如何是好呢?
其實真正說來,我們的確正處於一個未經管轄的地帶。我們處在天然芳香與人工芳香物質之間,缺乏清楚界定標準的世界裡,它是對於具有療效的香氣與傷害人體的氣味,並無知覺上差別的區塊,也是一個尚無法律約束的地方。除非精油被視為藥品,否則到目前為止,也只有幾條有關產品標籤和行銷標語的約束條文,能發揮制衡作用。精油瓶上的標籤可以寫「百分之百純精油」,裡頭真正含的純精油量卻只佔一小部份,因為標籤上並不是寫「只有百分之百純精油」。這些條文並沒有規定廠商,要把其他成份像是基底油、香水工業原料,甚至平常用到的酒精等等,都顯示在標籤上。當你買了這瓶精油,可能心裡還以為自己買到的是真材實料,但實際上真貨只佔了你所付出的一小部份而已。
本文由世茂出版社授權刊載,摘自《純露,芳療的新趨勢》,作者:蘇珊.凱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