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英《南都繁會圖(局部)》描繪了明代南京的都市風貌。(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大明終其一朝276年,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不屈膝,不認輸,堪稱中國歷史上「最有骨氣」的王朝!
如果去看明朝戰史,你會發現明軍無論多麼慘,面臨的情況有多麼危急,哪怕如暴民軍大軍壓城,哪怕如瓦刺大軍圍攻首都,哪怕如皇帝不幸被俘……不論是哪種情況,都絕不認輸。
明朝的皇帝有英明的,有愛玩的……沒錯,你多半知道朱元璋當初起兵的時候有多麼勇武,多半也聽過後來成了永樂大帝的燕王朱棣是多麼英明,你也多半聽過正德皇帝朱厚照是多麼的「荒唐」……可是明朝的每一個皇帝,卻沒有一個是軟骨頭的。你看如崇禎皇帝天子殉國,你看如正統被俘卻決不求饒,你看如隆武戰死沙場,你看如紹武被俘,絕食自殺……正氣明朝。
明朝軍隊的單個戰績在世界上不是最好的,但是明朝從來沒有與其他國家或勢力簽定任何不平等條約,也從不向任何勢力屈服——哪怕是暫時的。
明軍是世界上在國家亡國後,抵抗時間最久的——他們堅持抗擊清朝達38年之久。明軍能夠保持這樣持久的戰鬥力,不僅僅是因為明朝本身就不是一個民風柔弱的朝代。無論是明朝的帝王還是百姓,都有著剛毅不屈的性格,無論是歷史上著名的「嘉定三屠」還是「揚州十日」,當看到「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這樣的言語,當看到「自閏六月初嘉定人民自發起義抗清,兩個月內,大小戰鬥十餘次,民眾犧牲兩萬餘,史稱『嘉定三屠』」這樣的記載,即使你對那一段歷史從未過問,你也不可能不為之動容。中國歷史五千年,各個王朝的軍事實力保持的時間不等,縱觀所有被忽略或誤讀的歷史,惟有被輕視的大明軍隊,戰鬥力保持了最久的近300年。大明一朝276年,確實沒有對外屈膝一星半點。
正德年間,皇帝朱厚照要出遊,遭到了大臣的一致反對,先後杖斃了十幾位大臣,但是大臣依然犯顏阻攔,最後正德帝只能妥協。在明代,內閣是有權利駁回皇帝旨意的,這是中國歷史絕無僅有的。雖然這個權利很少有動用,但是確實存在。這已經是君主立憲的萌芽。
在明代,我們記得《天工開物》,記得那超長的鄭和寶船,記得有密集勞動型的作坊出現,記得後膛炮已經規模應用,「格物致理」第一次在理論與實際中出現並逐漸壯大……至崇禎年間,每年新出版刊行的各類書藉以百萬計。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明朝建國的時候定都在南京,後來則遷都北京,遷都的目的,則是為了「天子守國門」。
其實,只要細心比較,就會發現明朝其實是中國歷史上最有骨氣的王朝,和最強大的漢、唐相比,亦毫無遜色!
長期為明朝邊患的是蒙古,而漢朝則是匈奴。許多人總是津津樂道於明英宗在土木堡被俘,可是漢高祖當年也被匈奴兵圍在白登山七天七夜。最後的解決方案是,漢朝去給單于的妻子送禮,請她吹枕邊風,這樣才放了漢高祖一條生路;而明朝則斷然拒絕蒙古索求財物換英宗的要求,英宗皇帝也是寧死不降,最後明朝另立新君打敗了蒙古。
漢武帝派兵北伐匈奴,而明成祖則是御駕親征五征蒙古。
與唐朝相比一下。唐初國力強盛,四海咸服。可盛唐以後,安祿山叛兵和黃巢匪兵以及吐蕃蠻兵都曾攻入長安。可以比較的是:在安史之亂和黃巢起義中,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曾棄都南逃蜀中。明朝則從未有過這種例子。大家知道明朝永樂皇帝從南京遷都北京,原因之一就叫做「天子守國門」,受到入侵了,大明天子親自在第一線守國門。
明朝無論是遇到多大壓力,既沒有屈膝投降,也沒有割地賠款。到了明末那種內憂外患中,明朝依然兵分兩路頑強應付滿清和李自成,對關外的國土自始至終沒有放棄「全遼可復」的願望。從明英宗到崇禎帝的幾次北京保衛戰中,明朝更是堅定,兵臨城下仍然寧死不遷都,「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亡」,這在中國歷史上是可歌可泣的。
當年明朝崇禎帝的遺言和清廷宣統帝的豪言,可見兩個皇帝對國計民生的不同態度:
崇禎皇帝殉國前寫了一首絕命詩給李自成,請他進城不要傷害百姓:「朕自去冠冕,以髮覆面,任賊分裂朕屍,毋傷百姓一人。」
值得一提的是,明末抗清比南宋抗元更加激烈,全家投井、自縊殉國、立戰而死的官員志士無數,光後來被追諡有據可考的就多達八千六百多人。他們大義凜然、壯烈殉國、從容就義、就義前每每慷慨賦詩。明末絕命詩在數量上是空前的多,而且大都是以熱愛祖國和堅持民族氣節為其主題,我想這就是我中華民族原有的精神與民族氣節。
當年崇禎皇帝抱怨百官都不來上朝,絕望的鐘聲在紫禁城響起的時候,拚命抵抗的守備太監紛紛慘死在義軍的刀下。崇禎皇帝不知道的是,他的忠臣們比他早一天便掀起了自殺的浪潮,因為北京外城已經在頭一天就被攻破了。
現僅摘錄其中一小部分明朝自殺殉國官員名單:
東閣大學士,曾在大明崇禎二年任河南巡撫,率兵勤王的范景文已經連續四天未吃飯,在前一天全家投井而死。
戶部尚書兼侍講學士倪元璐全家十三口全部上吊自殺。
左都御史李邦華,投水自殺。
左都副御史施邦曜自殺。……
另外後宮周皇后帶頭自殺,崇禎帝嬪妃並不多,基本自殺。
另外更加早的有明朝大學士兼太子太傅孫承宗全家七十口死於河北高陽縣。
比較出名,有明末岳少保之稱的盧象昇死於河北嵩橋。
後南明死忠者有著名的史可法死揚州,劉宗周死杭州,還有官員全家自沉船死海上,官員獨自到南京死,為的就是留名證明自己節氣。
由於自殺官員者眾,至少有上千人名字都難以統計。
外國人不太理解這一種現象,沒有任何一朝能夠像明末這樣忠死者多,崇禎皇帝不知道算是幸福還是算痛苦?明末忠臣、清官、義士自殺殉國人數之多是令人驚訝的,這也許就是在向我們展示捨身取義的氣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