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葉辭》藏亡國預言 200多年後應驗(圖)

作者:童遠明 發表:2020-10-23 09:4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南京浦口桃葉山下的桃葉渡,原本是長江邊的一個普通古渡,後因王獻之的詩《桃葉辭》而聞名天下。
南京浦口桃葉山下的桃葉渡,原本是長江邊的一個普通古渡,後因王獻之的詩《桃葉辭》而聞名天下。(繪圖:Winnie Wang/看中國)

南京浦口桃葉山下的桃葉渡,原本是長江邊的一個普通古渡,後因王獻之的詩——《桃葉辭》(一作《桃葉詞》)而聞名天下,位列「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王獻之,字子敬,是「書聖」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他本人也是著名的書法家,後世將其父子並稱為「二王」。

王獻之有一位妾名叫桃葉,他們感情很好。桃葉的娘家在江對岸,每次回娘家都得經過滾滾長江,總是提心弔膽的。王獻之每次都親自到桃葉渡去迎接她,並寫了三首《桃葉辭》來表達他對桃葉的深情,下面是其中的一首:

「桃葉復桃葉,渡江不用楫。但渡無所苦,我自接迎汝。」

詩的前兩句似說俏皮話:桃葉又桃葉,宛如輕巧的小船,渡江不用槳就過去了。後兩句是給桃葉一顆定心丸:你就放心的過江吧,沒什麼難的,我自前來迎接你。

《桃葉辭》是王獻之模仿吳聲寫的歌曲,語言明白曉暢,把他對桃葉的誠摯之情表達的淋漓盡致。《桃葉辭》一出,原本籍籍無名的桃葉渡遂名聲大振,千百年來無數文人墨客到此流連、吟詠。

更奇妙的還在後頭,兩百多年後,《桃葉辭》竟成為一首讖語詩!

話說南北朝末年,江東很多人在傳唱一首歌謠,它就是王獻之的《桃葉辭》:「桃葉復桃葉,渡江不用楫。但渡無所苦,我自接迎汝。」為什麼《桃葉辭》在這個時候大流行?大家搞不明白。

當時楊堅統一了北方,建立了隋朝。楊堅是個比較賢明的君主,他勵精圖治,希望一統江山。南方陳朝的陳叔寶,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荒淫皇帝陳後主。他大興土木,沉迷酒色,昵近群小,不理朝政,百姓生活十分困窘。陳朝有位叫韋鼎的官員,是個神算子,他變賣了全部家產,客居寺院。友人問他何故。他說:「江東王氣已盡矣。」

開皇八年(588年),隋文帝下詔命晉王楊廣統率五十萬大軍南下伐陳。楊廣的大軍駐紮在桃葉山,為他的「平陳偉業」做最後的準備。但陳後主的朝堂上依舊歌舞昇平,歲月靜好。

開皇九年(589年)正月,隋軍發起對陳朝的總攻,他們竟然是乘著陳朝的船過江的!一路上陳軍逃的逃,降的降;隋軍勢如破竹,很快攻下建康。隋軍俘虜了陳後主,把他押送長安;張麗華、施文慶等奸佞梟首於市。

成了階下囚的陳後主依然過著醉生夢死的日子,還厚著臉皮向隋文帝要討個官職。隋文帝評價他:「他將飲酒作詩的功夫用在處理國事上,豈能落得如此下場。……高熲打進他宮中時,看見前線的告急文書在床下,還沒有開封。真是愚蠢可笑到了極點。大概是上天要滅亡陳朝吧。」

至此,人們這才明白了《桃葉辭》流行的真正原因:楊廣當時的駐紮地名叫桃葉山(後改名為晉王山);隋軍果真是乘著陳朝的船過江的,且幾乎沒遇到什麼抵抗——江東軍民對腐敗的陳朝非常不滿,渴望隋朝的正義之師來解救他們——他們發出了「我自接迎汝」的呼聲。

如此看來,陳朝的滅亡是上順天意,下合民心。

《桃葉辭》由一首愛情詩變為一首讖語詩,實在是太奇妙了!



責任編輯:清樂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