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局日公布改革通識科方案,課程有三分二涉及國情教育,被轟對學生洗腦。(圖片來源:香港政府新聞網)
【看中國2021年2月18日訊】提起移民,很多香港人都是為自己的子女。從前是希望孩子接受西式教育,回歸前移民是擔心共產黨,今日移民已經不是擔心,是害怕。
香港的教育制度一向被有識之士詬病,香港的填鴨式教育,著重灌輸知識,而不注重培養孩子追尋知識的能力。再加上名校效應,催谷孩子校外補習和課餘興趣,一個正常的孩子沒有正常的童年,一年三百六十五日被學校和老師在起跑線上呼喝。
學校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古人的說法是傳道、授業、解惑,用現代人的說法,是塑造人格、傳授知識、解除疑問。以我的看法,教育的目的,一是塑造孩子正面的人格,二是開掘孩子個人的潛能,三是培養孩子追尋知識的能力。香港的教育制度,只能說完成一小部分。
老師灌輸知識,孩子背誦課本,然後就是作業默書測驗考試罰抄留堂見家長,最後以分數定奪。分數定班別,定學校優劣,定大學升學機會,定個人前途。至於人格塑造和潛能開掘,就要看各人的造化了。
有的孩子能勉強適應這種制度,他們的童年就沒有快樂可言,競爭心態從小定型,人生起跑線不斷往前推,補習沒完沒了,功課壓力山大,然後還要為這個那個興趣班和人爭高低,總之一個孩子入學,全家都沒有安心日子過。
不能說這樣的制度完全無法培養人才,問題是培養出來的是什麼樣的人才。在一個沒有快樂可言的童年成長,天性受到壓抑,個人的潛能未能開掘,人格的成長也有障礙,知識可能背熟了,但缺乏大膽創新的衝動和勇氣。這不是香港獨有的教育環境,臺灣也是如此,大陸更變本加厲,大陸很多中學實行軍事化管理,孩子被訓練成讀書機器,那更是非人化的制度。
想像一下這樣的教育方式,如用在洗腦教育上,又會是什麼光景?老師政治上不能犯錯,孩子言行不能出格,黨提供的食物每日灌輸,吸收的都是革命的營養。那樣的孩子黨很滿意,久而久之父母都不認識。讀書完出來,一個愛國愛黨的年輕人,與家長對世道人生的認識處處扞挌,每日鬥爭,家無寧日,那是對孩子人格的毒害,一生人未必能找回自我。
筆者女兒小學就讀香港一家教會名校,因為不適應學校的教育方式,從小就成「問題兒童」,功課欠交,默書不及格,考試肥佬,筆者夫婦三天兩頭被老師召見訓斥。女兒也要被催谷補習,學了鋼琴不成,又學舞蹈也不成,痛苦不堪。
直到有一次,筆者奉命到學校見老師,老師一見面就投訴,你女兒這個那個問題很多,你們家長要想辦法,這樣下去一定誤了她一生。我起先默默聽訓,後來覺得受不了,一時衝動就對那老師說:我們不想給孩子太大壓力。老師聽了這句話當堂呆住,稍停片刻即宣布會見結束,從此再沒有召見家長這支歌仔唱。
這句話當然給老師很大刺激,家長不想逼孩子,如學校逼得過份,孩子有什麼三長兩短,就是學校的責任。既然做家長的無所謂,學校更無須替你操心了,就讓你的孩子自生自滅,考不上大學是你家的事。
這是合理的推測,若我是那個老師,我的心態也是這樣。但從此以後,老師不再召見,孩子不再痛苦,而成績當然還是江河日下。
我跟孩子說,我們在香港生活,你在這裡受教育,你要適應制度,不是制度來適應你。我們不要求你考前三名,我只要求你做完功課考試及格就可以。再這樣下去,將來你沒有機會上大學,你就要後果自負。
孩子沒有被我的威脅嚇倒,依然故我。她的天性就是憎恨抄書。一個字寫二十遍,不斷的背誦,默書寫錯一筆,再罰抄二十遍,測驗不及格要寫手冊見家長,永遠過不完難關。小學畢業後,孩子被分到何東女子工業學校,妻子很沮喪,竟然是「工業」學校!我說不要緊,這個學校還出了女作家亦舒(聽說如此,沒有查證),能出亦舒的學校,應該不會太差。
女兒讀到中學二年級,我們移民到溫哥華,那對她來說,是一生人徹底的解放,那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中文大學facebook顏純鉤作者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