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新疆產棉區的農民們在採摘棉花。(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1年3月27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因H&M、耐克等國際服裝品牌對新疆侵犯人權行為的關切並拒用新疆棉花,事件仍在不斷發酵當中。3月26日,中國總理李克強走訪了耐克等品牌的供應商,試圖維護當局「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的政策。
李克強3月25日起開始到訪江蘇,在26日到訪了中、德合資的巴斯夫 BASF合資化工廠。這家企業為耐克(Nike)、阿迪達斯(Adidas)等品牌提供化工原料。巴斯夫2020年在中國的銷售額達到85億歐元,目前中國是巴斯夫全球第二大市場,僅次於美國。
中央級官媒沒有詳道報導李克強的行程,只有中國國務院的網站有相關報導。李克強對企業員工說,要「踏踏實實地工作」。他又對企業管理層說:「你們投入得越多,稅收抵扣越多,我們就越高興,這會有效激勵企業創新,促進產業升級。我們就是要通過稅收優惠、市場化的辦法,公平普惠地撬動企業和全社會增加研發投入。」
李克強的舉動有為當下延燒的新疆棉花事件「滅火」的意味,也是試圖維護北京當局「六保」、「六穩」的外資、供應鏈和產業鏈政策。
「六穩」指的是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這是2018年7月中共政治局會議提出應對經濟下行的對策。
隨著中國經濟不斷下滑,2020年4月17日召開的中共政治局會議又提出,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這「六保」。
瑞典著名服裝品牌H&M集團去年3月20日,在其英文官網發布了一份有關「盡職調查」的聲明,稱該集團「對來自公民社會組織和媒體的報告深表關注,其中包括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少數民族強迫勞動和宗教歧視的指控。」
該聲明還稱,「我們嚴格禁止任何類型的強迫勞動出現在供應鏈中。」並指出,「我們沒有與任何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服裝製造廠合作,也沒有從該地區採購產品。」
聲明在最後一段指出,該集團從新疆採購的棉花一直來自經瑞士「良好棉花發展協會」(Better Cotton Initiative,簡稱BCI)認證的農場。而「由於在該地區(新疆)開展可信的盡職調查越來越困難,BCI已經決定暫停在新疆發放棉花許可證。這意味著我們的棉花將不再從那裡採購。」
一年之後的現在,這一聲明突然被中國官方炒作,並且引發中國官媒和社交媒體猛烈抨擊,指責該品牌散佈謠言。
中國官媒一邊警告外企不要「吃中國的飯,砸中國的碗」,一邊宣揚「支持新疆棉花」,強調新疆棉花佔中國棉花產量近九成,每年還要進口200萬噸棉花,「我們自己還不夠用」。言下之意,即新疆棉花即使被歐美抵制,中國也可以「自產自銷」,不愁銷量。
不過這個說法被分析人士反駁,指官方完全忽視高度依賴出口的中國紡織業所受到的巨大衝擊:「抵制一件商品,可能不是單純抵制一個外國企業這麼簡單,目前中國是製造業大國,抵制這個外國企業可能影響到這家公司背後的供應鏈,且供應鏈上的每一環可能都有中國企業的影子,影響到別人同時甚至可能影響到自己。」
《自由亞洲》電臺認為,中國生產出的棉花、紡出的紗、織出的布,有一半賣給外國。如果外資企業跟從歐美國家的規定,全面抵制佔中國棉花產量九成的新疆棉花,以及以新疆棉花作為原材料的產品,中國就會損失近2000億美元外匯收入,重創中國高度依賴出口的紡織業。
業內人士指,目前新疆所有長絨棉都要人工採摘,品質遠好於機採棉(機器採摘),但目前長絨棉種植面積明顯下降,因為後者人力成本低。中國是世界最大的棉花進口國,從2016年以來,中國的棉花進口量節節攀升,今年2021年還要繼續擴大進口。同時,由於抵制澳洲棉花,今年高等級棉花緊缺。
中國媒體人洪廣玉在微博撰文指出,官方及網路流傳的一些信息並不嚴謹,最常見的是把新疆棉花等同於長絨棉、頂級棉。新疆長絨棉產量只佔全部產量的2.3%,大部分都是普通棉。中國優質棉大量依賴進口,要想產業提升,還得靠生物育種技術。
長絨棉因纖維較長而得名,一般棉花的長度在31毫米以內,長絨棉為33∼39毫米,最長可達64毫米,是高檔家紡、服裝的關鍵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