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大師王國維(左)與詩人徐志摩(右)。(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看中國2021年5月14日訊】83歲的香港時事評論家李怡,今年4月開始撰寫新專欄「失敗者回憶錄」,講述他所經歷的海峽兩岸和香港大轉折時代。在最新兩篇文章中,他寫到兩位同時代文人——國學大師王國維與詩人徐志摩,如先知般不約而同地預告了中國的百年災劫。
王國維是清末民初的國學大師。李怡表示,他寫於1910年的《人間詞話》,以西洋美學觀點欣賞中國古典詩詞,見解獨特,他年輕時買了一本,沉醉於它的美學境界;卻不知道王國維與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1925年擔任清華大學設國學研究所「四大導師」那幾年的事。
「恐以共和始 而以共產終」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後,世界泛起社會主義思潮,中國共產黨在1921年成立。1924年,國民黨引入蘇聯專家向列寧式政黨轉型,採取「聯俄容共」政策。這一年,王國維在題為〈論政學疏〉的文章中寫道:「於是有社會主義焉,有共產主義焉。然此均產之事,將使國人共均之乎?抑委託少數人使均之乎?均產以後,將合全國之人而管理之乎?抑委託少數人使代理之乎?由前之說則萬萬無此理,由後之說則不均之事,俄頃即見矣。」
李怡解道,要平等分配財產不可能由全國人一起去均分,而必然要由少數人代理,這少數人成為特權也就無可避免。這種特權會越演越烈,以致成為極權。王國維還在給朋友信中說:「觀中國近況,恐以共和始,而以共產終。」其後近百年歷史,證明了他的先知預言。
1927年,北伐軍即將打到北京,6月2日,王國維在北京頤和園昆明湖自沉而死,遺書上寫:「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世變,義無再辱。……」死時僅49歲。李怡認為,王國維預見到隨着民國北京政權的覆滅,容納「獨立精神、自由思想」的環境也將消失,「以共和始,以共產終」的局面將臨。「他說『經此世變,義無再辱』,似預見後來附共知識人『經世變後再辱』的共同遭遇。」
現實與「天堂」中間隔著血污海
詩人徐志摩是王國維同期更為人熟知的作家。李怡說,世人都只是沉迷於他的浪漫詩作和具爭議的感情生活,但他34年的短促人生中,有重要一頁幾乎被淹沒,「因為掌權者控制了歷史話語權。」
李怡寫道,1925年,徐志摩遊歷歐洲,3月在莫斯科停留了三天,注意到人們神情陰沉,似乎不知道「甚麼是自然的喜悅的笑容」。他去拜訪托爾斯泰的女兒,得知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俄國名作家的書已不太能見到,健在的重要文學家幾乎都離開了蘇俄。就憑這些直覺,徐志摩寫下這樣一段話:「他們相信天堂是有的,可以實現的,但在現世界與那天堂的中間卻隔着一座海,一座血污海,人類泅得過這血海,才能登彼岸,他們決定先實現那血海。」
「徐志摩以銳利眼光,預見到以極權統治去實現『人人平等』的『天堂』的血海代價。其後的歷史證實了他的先知預言。」李怡說。
同年,徐志摩回國後接管《晨報副刊》編務,上任不久就發起了「赤白仇友」的大討論,爭論應把蘇聯視為「仇」還是「友」。當時一派反對把蘇俄稱為「赤色帝國主義」,另一派「仇俄」派則認為蘇俄為害中國比帝國主義更甚,提出「蘇俄名為工人專政,實則是黨一黨專政;名為代表勞動階級的利益,實則愚弄、壓迫勞動者;名為扶助弱小民族,實則以政治手腕侵略弱小民族」。
李怡說,作為主編,徐志摩傾向「仇俄」,形容「說狹一點,是中俄邦交問題,說大一點,是中國將來國運問題。」同年11月親俄的左派舉着「打倒晨報」的旗幟,將晨報館放火焚毀。徐志摩發表聲明,說「火燒不了我心頭無形的信仰」,表示「以後選稿還是原先的標準:思想的獨立與忠實……。」
「這是自由派對社會主義平等派的最後一擊,但未能扭轉大勢。知識青年紛紛奔赴在蘇俄指導下的『革命策源地』廣州,參與北伐。徐志摩說的『中國將來國運』就這樣被定格了」,李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