綽號「大學航空炸彈客」(Unabomber)的泰德.卡辛斯基(圖片來源:公有領域/維基百科)
【看中國2021年5月26日訊】從1978年到1996年被捕前,美國一名高智商犯罪份子,在17年裡寄出了16枚炸彈,共造成3人死23人受傷,每次作案幾乎都沒有留下任何可追溯的證據。期間,FBI出動了500多名特工,花費了數百萬美元,卻都未能沒抓到這位「炸彈客」(Unabomber)。最終,破案的線索,竟然是犯罪份子的寫作語言風格。
維基百科記錄了他的故事。
泰德.卡辛斯基(Ted Kaczynski),美國數學家,綽號「大學航空炸彈客」(Unabomber)。為了對抗現代技術與工業化對人類與社會的侵蝕,他於1978年至1995年間在全美範圍內有針對性地郵寄或放置炸彈,截至1996年4月3日被捕時,共造成3死23傷。
擁有167高智商的他,在16歲時便獲哈佛大學數學系錄取,1962年從哈佛大學本科畢業後進入密歇根大學攻讀數學博士學位,其博士論文口試評委認為他的博士論文十分深奧,全美只有十餘人能夠理解。1967年末,25歲的卡辛斯基受聘成為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歷史上最年輕的數學系助理教授,但他對本科教學並不自在,於1969年6月30日辭職。
為了對抗現代技術與工業化對人類與社會的侵蝕,他於1978年至1995年間,在全美範圍內有針對性地郵寄或放置炸彈。
他似乎是隨機選擇襲擊目標,並且幾乎沒有在現場留下任何可以追溯的證據,比如指紋、頭髮或其他纖維,包括製作炸彈的材料,也無從追溯購買地址,比如用到的木頭,看起來就像是路邊撿來的垃圾。
FBI對此十分頭疼,期間,FBI出動了500多名特工,花費了數百萬美元,卻始終未能沒抓到這位「炸彈客」。
1995年,FBI收到一封信。寄信人說,那些炸彈都是自己寄的,並且以「停止炸彈攻擊」為條件,要求刊登他的一篇論文,題為《論工業社會及其未來》(Industrial Society&Its Future)。寄信人聲稱,這篇論文可以解釋他的作案動機以及對社會弊病的看法。
經過內部對「要不要屈從於恐怖份子」的辯論後,FBI決定將這篇論文公開發布,希望有人能認出作者。
這篇論文宣稱現代技術與工業化嚴重侵蝕了人類社會,因此需要有人站出來阻止技術進步,從而拯救全人類。這些言論引發了廣泛討論,同時也引起了民眾的注意。
很快,一位名叫大衛.卡辛斯基(David Kaczynski)的民眾通過律師聯繫了警方,說發現這篇論文的觀點和寫作風格都很像自己的兄弟泰德.卡辛斯基(Ted Kaczynski),並提供了泰德一些舊的信件和文章素材。
FBI專家對這些材料進行了語言學分析,發現,除了「科技有罪」的論點,還有很多寫作風格都和「炸彈客」寄給FBI的論文相符,比如,格式、標點和獨特的拼寫(炸彈客的論文發布之前,FBI就注意到,論文裡的「analyse」一詞採用了英式拼寫)——但這些證據不足以讓他們簽署搜查令。
關鍵證據來自一封信,裡面有一句「you can’t have your cake and eat it,too」,在炸彈客的論文第185段,也使用了同樣的措辭。以此為突破口,警方最終在美國蒙大拿州一處偏遠的小木屋中找到並逮捕了炸彈客本人,也就是泰德.卡辛斯基。
最終,這樣一位瘋狂的高智商炸彈客,最後敗露於自己的行文風格上。
在刑偵工作中,能夠追溯一個人身份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指紋、虹膜、DNA等,都是獨一份兒的身份標識。
其實,語言和寫作風格也能夠用來確認身份,比如,上文中的炸彈客就是被自己兄弟辨認出了寫作風格。調查這宗案件的FBI調查員曾說:「沒有兩個人會寫得一樣(No two people write alike)。」
一個人在書寫或者打字時,會形成一些特定的詞語用法,而這點小線索,就像文字上的指紋,可以讓我們分辨這篇文字到底出自誰手。這種將文章書寫特徵作為「指紋」來判斷作者的技術,叫做「作者識別」(Author Verification)。有一門叫做「刑偵語言學(Forensic Linguistics)」的學問,就是專門研究書寫或語言的表達方式,來分析案情中嫌疑人或被害者的身份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