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躺平主義」背後有更深層的社會問題。(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1年5月30日訊】最近,中國年輕人中刮起崇尚「躺平主義」的旋風,強調少工作、不買房、不購物、不結婚生子,降低生活慾望的態度,在網路上引發巨大反響,也引起一些官媒抨擊為「毒雞湯」,批評躺平可恥。其實,「躺平主義」並非某些人眼中不求上進的代名詞,其背後有更深層的社會問題。
「何苦呢?付出那麼高的成本,就只能得到跟原來一樣,甚至更差的體驗!」
「關鍵問題是,沒人敢坐下來啊!」
「躺平主義」:少工作、不買房、不結婚生子
熱播的電視劇《小舍得》描繪中國式家庭的普遍焦慮,道出眾多家長苦心積慮栽培孩子的心聲,加上「內卷」、「雞娃」的新流行詞相繼出現,前者強調在社會上需要具備高度競爭力,後者描繪中國父母望子成龍的心境。另一方面,「佛系」、「鹹魚」等相反理論也在網上發酵。最近一篇名為《躺平即是正義》的網路文章在中國年輕人中間走紅,引起許多共鳴。
文章作者寫道:「兩年多沒有工作了,都在玩沒覺得哪裡不對」,生活壓力主要來自於比較競爭,引發許多年輕人附和,「躺平學」在網上走紅,強調不買房、不買車、不結婚生子、不消費,維持最低生存標準的狀態。
中國金融學者賀江兵認為,「躺平主義」代表了一連串的社會問題,包括民營企業規模縮減、人口老齡化壓縮年輕人就業空間、家庭開銷日益增加之際,每天上午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每週工作6天的「996」長工時文化,卻無法造就年輕人成功。
「不要結婚生孩子了,哪敢生啊?你再怎麼奮鬥也是階層固化,再怎麼奮鬥,無非就是搞個‘996’,也就累了。種種原因導致這樣不結婚、不生孩子、不消費、不買車……這樣的生活。」賀江兵說。
「躺平主義」成為中國官媒抨擊對象
不過,「躺平主義」很快成為中國官媒抨擊的對象,《南方日報》日前發表一篇標題為《躺平可恥,哪來的正義感?》的文章,呼籲年輕人要對未來抱有信心、要奮鬥,並指長期浸淫在「喪文化」的語言框架中,就會沾染上消極的情緒。此外,湖北電視經濟頻道也發表了評論稱「認命可以,躺平不行」。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長聘副教授李鋒亮更是發文批評,「內卷」說明社會是可以通過競爭獲得上升機會,年輕人「因不喜歡內卷,就選擇躺平,是不負責任的」,並說「躺平」對不起父母、對不起納稅人。除此之外,共青團微博5月27日也發文號招年輕人「不負使命,不負家國」,不要「躺平」。這遭到廣大網友抨擊年輕人選擇躺平是受到資本壓迫,「為國家賣命可以,為資本賣命不行」。
賀江兵:「躺平族」對經濟社會發展不利
賀江兵告訴記者,中國官媒如此大做文章,因為「躺平族」對於經濟社會發展有很多不利影響:「消費者是拉動經濟發展一個最主要的方面,但年輕人沒錢就不消費,這樣勢必對經濟起不到拉動作用,還有如果不去幹活、沒動力投資,對經濟發展是不利的。」
根據新浪財經調查的數據,2020年北京工資中位數是6906元人民幣,上海工資中位數6378元人民幣,而一二線城市龐大的消費支出卻讓年輕人叫苦連天。根據中國房地產公司貝殼找房在5月27日發布的一篇報告指出,房價收入比最高的3個城市分別是深圳、北京、上海,而在深圳居住的普通居民家庭,不吃不喝需要27年才能夠買得起一套房子。
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教授程方平認為,雖然「躺平族」大多為年輕人調侃自己的用語,而非普遍現象,但在如此的社會情緒下,政府及媒體須有更積極的引導。
「雖然是調侃,但是作為社會,應該要看到這些苗頭,幫助年輕人可以更好地實現自己理想。」程方平說。
在「躺平主義」反傳統、不焦慮、不內卷的選擇背後,逐漸浮現的是現代中國年輕人面臨的壓力與困境,他們帶著消極反抗的心態,含蓄表達對社會現狀的不滿。
版權所有 © 2006, RFA。 經自由亞洲電臺Radio Free Asia, 2025 M St. NW, Suite 300, Washington DC 20036 許可進行再版。
責任編輯:靜馨 来源:自由亞洲電臺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