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佛(圖片來源:Pixabay)
太子渡過恆河,路過摩竭提國的京城王舍城,那國人民聽說迦毗羅衛國太子出家到此,萬人空巷地竟來觀瞻。喧嘩之聲,聞達王宮。
那國國王叫頻婆裟羅王,聽得這回事,便差人打聽太子的所在,差人回報住在城外的般荼婆山,瓶沙王就歡喜地帶領臣民,嚴備車駕,向靈鷲山而來。
卻說那靈鷲山是個很大的山,四面有四個小山圍繞著:山上花木茂盛,泉水清冽,太子端坐在大樹之下、磐石之上。瓶沙王遙見太子相好威儀,不覺肅然起敬,就屏退侍衛,和太子相見。
寒暄既畢,王說:「我聽說有人替太子看相,當作統領四天下的聖王;今日見了太子的威容德器,果然名不虛傳。太子為何棄了尊位,而苦惱的自放於山野荊棘之中?我願意讓一半的國土給太子分治,或者全部讓予,臣事太子也在所不惜;或者讓軍隊給太子自伐別國,都可紹踐尊位的呀!」
太子答謝道:「大王的好意,使我感謝不已;可是我王位尚且棄若敝屣,哪裡會要大王的半國和全國,更何況去征伐奪取別人的國土呢?人生的老病死苦,不是任何高位厚祿所能免除的。
所以我為瞭解脫生死的苦本,並解脫一切人的生死苦本、放棄虛幻的享受,而求真實的解脫。希望大王以正法治國,使萬民安樂,那是我所感盼的。」說著就辭謝大王,要去尋訪阿羅邏仙。
瓶沙王合掌流淚道:「太子志向遠大、悲願懇切,我也不敢相留,惟願早成道果,先來渡脫我。」於是默送著太子,到看不到影子,方才回宮。太子渡過尼連河後,再行數十里,遇見兩個梵志,各與徒弟們索居在溪邊。
太子請問他們所修之道,他說:「我們是崇事梵天的(梵天是‘欲界’天上面‘色界’的第一層天,已離男女的情慾,未空身體的形相),以奉拜日月水火為修行的法子。」太子喟然道:「水不常滿,火不久熱;日出則移,月滿則虧。如何妄向遷流變滅的生死法中馳逐尋求呢!」就嘆息著走了。
太子行到阿羅邏仙人處,仙人迎了進去,安慰太子道:「你來得很好!我已經知道你的經過情形。你能夠這樣的拋棄尊榮,及早覺悟,是非常難得的!現在可以安住這裡,精勤修道了。」
太子聽了,非常歡喜,連忙請問了脫生老病死的法門。仙人教他說:「要斷生死的根本,先當出家,住在山林寂靜處,修戒、學定。」於是把「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及「空處」、「識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的四空定、修法和境界,詳細地告訴他;
而以「非想非非想處」為究竟,以為入得這定,什麼境界都沒有了,將來上生不是永斷生死煩惱的究竟解脫,對他說:「剛才承指教的法門雖然高超,可是仍覺得不是最後自己要找的究竟解脫之法。」
太子更問道:「仙人幾時出家修行?現在多少高壽了?」仙人答道:「我在十六歲時就出家修梵行(就是清靜之行),到現在經過一百零四年了。」
太子心想:「他出家了這樣久,所得還只如此。」就要告辭而去。仙人見太子智慧明利、意志堅定,就誠懇地說:「願太子速成道果,先來渡我。」太子再訪迦藍仙人,他的境界也同阿羅邏相彷,便又辭去。
太子別了兩仙人,去求究竟解脫的法門。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