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由貿易港有三大難點待破解。(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1年6月21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海南自由貿易港法全文日前公布,6月21日,海南省長稱不讓海南自貿港成為「避稅天堂」。另外,在擁有眾多自貿區的中國,是否會和上海自貿區一樣的下場?曾經爆發最猛烈的一次房地產泡沫是否會重演?
難點一:企業避稅如何阻攔?
據中國官媒《證券時報》報導,6月21日,海南省省長馮飛表示,去年自貿港建設總體方案公布,部分優惠政策相繼出臺,進入海南的市場主體井噴式增長。「企業類型繁雜,魚龍混珠,也有個別市場主體鑽空子。我們研判要從一開始就做好防範稅收風險的文章,堅決不讓海南自貿港成為‘避稅天堂’。」
馮飛的方案是:一是源頭管控,把好登記註冊關。二是把好政策制定關,不得簽訂或出臺與企業繳納稅收直接掛鉤的扶持政策等事項。三是加強日常監管,依托社會管理信息化平臺和稅務信息化平臺,對企業運營的一些苗頭問題及時預警。
此前在5月份,有中國內地媒體爆料,影視明星們為了避稅密集在海南島註冊公司。目前海南的文化影視公司多達2,200多家,從2020年6月至今,一年之內更是突然增加600多家公司。
據悉,如王一博、那英、劉濤、王源、何炅、陳思誠、白敬亭、瀋騰、賈乃亮、陳赫等明星均在海南註冊了公司。另外,吳京、高群書、管虎、張小波等一批導演和出品人也同樣在此註冊了公司。
6月11日,海南自貿港法全文發布,官方稱在海南島全島設立海南自由貿易港,實現貿易、投資、跨境資金流動、人員進出、運輸來往自由便利和數據安全有序流動。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經濟法室副主任王翔表示,在與投資貿易相適應的稅制方面,按照減稅制、零關稅、低稅率的原則進行與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相適應的稅制體系。
海南自貿港對個人所得稅實際稅負超過15%的部分,予以免征,這相比現行個稅最高45%邊際稅率來說,優惠力度很大。對於影視明星千萬的收入來說,在海南成立公司能少交一筆非常可觀的個稅。根據官方公布的規定測算,綜合所得應納稅所得額約31.9萬元人民幣,經營所得應納稅所得額約21萬元人民幣,就能享受到15%的個稅優惠政策。
難點二:如何遏制房地產泡沫?
海南省長馮飛6月21日還表示,謀劃部署成立金融風險防控專班,在央行海口中心支行建設自貿港資金流監測平臺,處置非法集資,化解個別企業債務風險,「堅決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此外,我們還對做好房地產風險防控作了進一步部署。」
在建省後的30多年裡,海南多次成為中國經濟改革試點,但攪起的熱潮最後均以悲劇收場。其實,海南已經被央企盯上了。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中石化)於海南註冊了一家全資子公司,從事房地產相關業務。該子公司名為海南賽諾佩克有限公司,成立時間為2020年6月11日,經營範圍顯示為:房地產開發經營;職業中介活動一般項目;住房租賃;非居住房地產租賃;物業管理等。
上世紀90年代那場噩夢般的房地產泡沫破裂事件,一直令官方心有餘悸:1992年,時任中共領導人的鄧小平「南方講話」一錘定音。接著,中共中央提出加快住房市場改革步伐。一時間利好不斷,海南房地產市場開始火熱。
1993年6月23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朱鎔基發表講話,宣布終止房地產公司上市、全面控制銀行資金進入房地產業。最後,海南房地產泡沫破裂。
1995年,海南省政府決定成立海南發展銀行,以解決金融機構被套房地產而導致的資金困難問題。然而,這家銀行僅僅支撐了兩年,便因擠兌危機而被迫關閉,成為中國銀行業倒閉第一案。
難點三:如何在21個自貿區脫穎而出?
有觀點認為,海南自貿港的開放措施對標香港的意圖明顯,北京當局考慮到香港的民主抗爭運動,此舉意在讓海南取代香港,至少是對沖香港的風險。
經濟學人智庫中國首席分析師王丹此前向BBC中文表示,海南被賦予了改革立法和監管制度的巨大自主權,「不過,初期可能會有大量的套利行為,會將海島作為避稅天堂,而不是進行有價值的投資。構建能真正吸引人才和投資者的市場化體系,將是一項長期工作。」
中國國務院去年9月印發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以及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擴展區域方案。加上此前已經設立的18個自貿區,中國目前自貿區數量已經達到21個。
作為中國首個自由貿易區,上海自貿區曾受到各界關注。雖然2013年自貿區成立時,中國官員曾承諾更自由的貨幣流通及更簡便的國際貿易,但事實上卻反其道而行,使企業逐漸離開自貿區。
責任編輯:辛荷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