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突然間大滅絕,是彗星撞上地球造成的大滅絕理論,得到科技界更多專家的認同。(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恐龍這種巨大的生物曾在地球上生活了長達1.4億年之久,卻在大約6500萬年前、在很短一段時間內突然滅絕了,只留下化石證明它們曾經存在過。恐龍突然間大滅絕,是彗星撞上地球造成的大滅絕理論,得到科技界更多專家的認同。
近代以來,恐龍化石在世界各地不斷被發現,最著名的是法國南部挖掘出的、一塊兩米長,重達500公斤的恐龍股骨化石,專家指出這實屬罕見,他們猜測這可能屬於一隻巨型的蜥腳類恐龍。
發現股骨化石的Audoin採石場、是法國最豐富的恐龍化石埋藏點之一,被稱為是恐龍化石的寶庫,自2010年以來,古生物學家已經在該地發現了約7500塊、來自45種不同恐龍物種的骨頭化石。這一次發掘出來的股骨令人震驚,這根骨頭長達6.5英尺(1.98米),重約500公斤,大約已有1.4億年的歷史。
因為巨型的骨頭經歷如此長時間,往往已自行崩潰成碎片。這次除了出土這塊基本完整的恐龍股骨外,專家還在同一黏土層中發現了一塊巨大的恐龍盆骨。
巴黎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阿蘭(Ronan Allain)亦指,該股骨仍可見上面的肌終點、肌腱和傷疤。他們認為它應該是一種草食性蜥腳類恐龍,它們曾是地球上最大的恐龍之一,包括梁龍、腕龍和雷龍等。研究人員正努力從該地挖掘出更多骨頭,希望能重建出整個恐龍骨架。
彗星撞擊地球
恐龍滅絕發生在約655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得到支持最多的一種說法是彗星撞擊地球,造成恐龍滅絕。據說,當時一顆巨大星體撞上現在的墨西哥外海,引發釀成巨災的「衝擊性寒冬」,最後導致恐龍在內的地球上3/4物種滅絕。
兩位哈佛天文學家表示,他們已經解開長久以來關於希克蘇魯伯衝擊體(Chicxulub impactor)的本質和來源之謎。
哈佛大學天文學家西拉(Amir Siraj)和羅布(Avi Loeb)在科學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發表的研究分析顯示,墨西哥希克蘇魯伯(Chicxulub)隕石坑的禍首是源自太陽系邊緣冰冷碎片區域的一顆彗星,且太陽系最大行星木星也要為此彗星撞上地球負責。類似規模的彗星撞地球的頻率為每2億5000萬年到7億5000萬年。
許多不同的測試研究發現恐龍的滅亡相當迅速,這些結果使科學界更加相信彗星撞擊理論。即彗星撞擊地球,短期內會造成高溫,揚塵會遮辟天空,造成全球性的長時間氣候冷卻。大部分植物因無法光合作用而消失,植食性恐龍也因沒有食物而死亡,而肉食性恐龍也因沒有食物來源,漸漸滅亡,僅有小型動物和少量植物倖存下來。
西拉表示,太陽熱氣對彗星造成的蒸發衝擊,遠遠比不上彗星的一側面向太陽經歷的龐大潮汐力量。「這些彗星因為經歷如此強大潮汐力量,導致它們本身大部分碎裂成約上千碎片,這些碎片的體積,個個都足以製造希克蘇魯伯等級的衝擊體。」
另一個支持這項彗星來源說的證據是,希克蘇魯伯隕石坑的成分是碳質球粒隕石,在位於木星和火星之間的主小行星帶中,僅約1/10的小行星具備這種成分,而大部分的彗星卻都擁有。證據顯示,希克蘇魯伯隕石坑和其他類似隕石坑如南非約20億年前形成的弗裡德堡隕石坑(Vredefort crater),以及100萬年前在哈薩克被撞擊出的扎馬辛隕石坑(Zhamanshin crater)都有碳質球粒隕石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