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一名母親在教導孩子做家務。(示意圖/非本文人物/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1年7月4日訊】最近,美國一位華裔貧民媽媽引起網路關注。她出身貧苦,從小生活在馬來西亞一個貧窮的農家。17歲時,她移民來到美國,沒有學歷也沒有錢,卻培養出3個超級給力的兒子。其中2個兒子成為富豪,即便是「最不起眼」的小兒子,也成了一位出色的軟體工程師。到底有什麼秘訣?答案讓人大吃一驚,沒啥秘訣,就是從小讓三個兒子幫忙做家務。
INSIGHT視界介紹了這一家人的故事。
貧民華裔媽培養出2個耶魯富豪 秘訣:從小干家務
這名華裔母親在此姑且叫她J媽好了,她出身貧苦,從小生活在馬來西亞一個貧窮的農家。17歲時,她移民來到美國,沒有學歷也沒有錢。
她有三個兒子,大兒子Justin畢業於耶魯,在攻讀物理和心理學的同時,他創建了Twitch。2014年,Twitch以9.7億美金的價格被出售給了亞馬遜。
二兒子Daniel創辦了Cruise公司,研發自動駕駛汽車,2016年,通用汽車以超過10億美金的現金和股票收購了Cruise公司。
即便是「最不起眼」的小兒子,也成了一位出色的軟體工程師。
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兒子們告訴大家:是媽媽的「家務教育法」讓他們學會了如何創辦和管理公司。
J媽17歲時從馬來西亞來到美國。她在馬來西亞一個貧窮的農民家庭長大,父母都是農夫。
剛到美國的時候,J媽什麼都不懂。但是她很好學,去學費便宜的社區大學讀了兩年書,之後轉學到華盛頓大學就讀,她在那裡得到了一個物理學的學士學位和一個計算機科學的碩士學位。畢業後開始在數據設備公司工作,幹了幾年以後又轉去做房產經紀。
做房地產經紀人,需要在週末修理破破爛爛的出租屋和其中的傢俱,然後再把房子租出去或者是賣出去。
所以,每到週末,J媽就帶著三個兒子,去完成所有討厭的維修房屋的工作——比如粉刷房屋、修理桌椅,和打掃衛生……孩子們也經常需要幫媽媽做一些基本的辦公室工作,比如錄入貸款數據之類的。
Justin說:「幫媽媽幹活壓力很大,也很痛苦。我永遠也忘不了,當我們一邊刷房子一邊抱怨的時候,她會對我們說:‘你覺得這些活很難嗎?如果你到我曾經生活過的地方(馬來西亞農場),我保證你連一天都堅持不下來!」
她還告訴我們,生活在某種程度上就是痛苦的,但它同時也很美好,你必須接受好處和壞處共存。你不能消除糟糕的部分,否則好時光也會變得沒有意義。
在鼓勵孩子們做家務的同時,J媽佈置家務的方法也很特別。
家裡有三個男孩,但是J媽並不會像其他父母那樣,單獨給每個人佈置任務。相反,她只是做一張「家務清單」,然後讓三個兒子自己協商和選擇去做什麼。
而且,只要單子上的家務沒有做完,三個兒子就全部不許去打電腦遊戲。
Justin說:「我們都覺得這樣很不公平,但重要的是做家務確實教會了我們很多東西。它讓我們從‘只考慮自己’變成了‘瞭解我們的責任’,也讓我們意識到自己是一個團隊。」
很快,做家務就變成了「組織一個團隊去完成一項任務」,一起工作,瞭解每個人的特點,分配任務,控制局面,計算彼此的工作量……這些訓練不斷提高著孩子們的執行能力。
Justin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我覺得做家務和開公司其實是一樣的。任何的初創公司,所有人都好比坐在同一艘船上,誰做了什麼並不重要。我們只需要把特定的事情做好,這樣才能夠成功。如果我們成功了,那麼所有人都贏了。如果我們不成功,所有人就都輸了。
正是媽媽的教育方法,教會兄弟三個如何在團隊中工作,也讓他們懂得了應該如何設立目標。
生活裡,三兄弟把媽媽稱為「虎媽」,但他們也說,她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虎媽。
J媽「虎」的地方是「要求很高」,但她激勵孩子的方法並不是懲罰,她不喜歡懲罰孩子。
相反的,她用設立高標準來激勵孩子們,然後,以身作則。
Justin說:「媽媽總是對我們說:你們做任何事情都要全力以赴……時至今日,我真的能夠欣賞我的成就,因為我可以對自己說——我靠自己努力贏得了這些。如果沒有努力我就得不到今天的成就,這就是我從媽媽那裡學到的東西。這就是讓生活變得有價值的事情。」
做家務的價值 可能遠遠大於你的想像
其實,做家務的價值,可能遠遠大於你的想像。
2002年,明尼蘇達大學專攻家庭教育研究的教授Marty Rossmann發表了一項震撼教育界的研究成果:家長通過鼓勵孩子參與家務勞動,就能對孩子的未來施以極為重要的積極影響——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讓他們學會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並學會關愛他人的同理心。
研究發現,當孩子們發現他們能為家庭做出有意義的貢獻時,他們會感受到一種發自內心的深層次的幸福快樂。從長遠來看,從小學會在家務中承擔積極的角色,還能讓孩子擁有更幸福的婚姻。2007年,皮尤研究中心發布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分擔家務為衡量婚姻滿意度的三大首要因素之一。2013年美國一項關於家庭問題的研究也發現:懂得彼此分擔家務的夫妻,婚姻生活更幸福美滿長久。
而實際的情況可能非常令人擔憂,美國發展心理學家Richard Rende曾說:
今天的家長都想讓孩子把時間花在能為他們帶來成功的事情上,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我們卻正在拋棄一件已被證明能夠預言人生成功的事——那就是讓孩子從小開始做家務。
怎樣培養孩子做家務的習慣呢?
關鍵是盡早開始。
事實上,在孩子18個月的時候就可以開始鼓勵他參與合適的家務勞動了。心理學家發現,孩子人生中初次自然地產生想要幫助他人的動機,正是在這個年齡時期。如果你善於觀察孩子,你會發現,在孩子18月左右,當你打開門或撿起一個晾衣架有困難時,孩子可能會立刻伸出他小小的手想要幫忙。
此時,家長很容易忽略孩子的動機,從而把孩子想要幫助他人、想要為家庭做出貢獻的萌芽扼殺。因為幼兒通常是越幫越忙,家長的本能反應是把孩子趕走,然後自己趕快把家務幹完。可是,趕走孩子卻浪費了他生命中最珍貴的時刻。
讓孩子幫忙可能會讓你花費更多的時間去洗盤子,但卻能輕而易舉地讓孩子對幫忙做家務萌發熱情,效果遠勝於你到青春期才開始教導他們。
制定分年齡家務計畫
美國家庭常見的分年齡家務計畫:
18個月至3歲收拾書本和玩具把衣服放進洗衣籃把髒盤子放進洗碗機(事前把所有尖銳的餐具拿走);
幫忙分類衣物和把衣服放入洗衣機幫助拿走桌面雜物幫助清理潑出來的液體(比如咖啡、茶、酒)澆花餵寵物讓他們把襪子拿在手中,去擦桌子和門把手;
4歲至5歲包含上述任務,另外可新增:幫助整理床鋪幫助把東西從車裡拿進屋裡開飯前幫助擺放餐具幫助院子裡除草準備餐點時幫忙一些簡單工作;
6歲至7歲包含上述任務,另外可新增:自己整理床鋪用吸塵器清潔房間保持自己的房間乾淨整潔倒垃圾把洗好的衣服收拾好打掃車庫分類洗衣;
8歲至9歲包含上述任務,另外可新增:帶寵物去散步做一些簡單的小食或餐點清潔廁所操控洗碗機整理車庫;
10歲以及更大包含上述任務,另外可新增:洗車清潔廚房換床單擦窗戶院子除草(在大人的監護下)清洗浴室獨立完成餐點烹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