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鄭州 我可以說的不多(圖)

作者:孫旭陽 發表:2021-07-26 05:3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鄭州
鄭州災民乘坐鏟車(圖片來源:NOEL CELIS/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1年7月26日訊】阿倫特說,官僚體制實質是「無名之人」的統治。人人有責任,體制有責任,就意味著人人都沒責任。

除了署名簽發預警信息的氣象局長外,你不會再多看到一個有具體名姓的人,以任何形式承諾對「天災」負有應對之職責。

所以,自救就成為必然選項。對民間來說,救之,我幸;不救,我命。

縱然民間的自救,也會很快被歸化入某種宏大敘事內,反證體制之全能和慈悲。二十六歲的實習醫生被公立醫院免掉見習期,火速轉正。媒體最推崇那位救人英雄的退役特種兵身份,而非他現在的職業——網約車司機,都是常規操作。

明白這些,再糾結於城市規劃建設之粗疏,應急體制之怠惰,具體執事人之顢頇,無疑於隔靴搔痒。

只要市民一天沒有渠道追問門口的深溝為何挖了填,填了挖;只要市民一天無從過問某個隧道和高架橋,每噸水泥的採購單價……這個城市的凶險就多滋長一天。

大自然很殘酷,卻也足夠公允。它無意在任何新聞中披紅戴花,它既製造了無窮的亂世,又不斷拷問盛世的成色。

很多人為城市的高樓大廈自豪,忘記了離他們最近,對他們更重要的,是腳下的下水道。

城市不斷製造高樓,也在幾何倍數地批發安全感。長期以來,城市的所有績效,都被歸功於決策者。鄭州前任主官吳某,上過焦點訪談懺悔過的那位,至今還有人懷念他「一指沒」的雄風。

然而榮損同源,一旦遇到不願意跑龍套,又不會沉默的對手,比如一場大雨,就足以在頃刻間拍爛城市的畫皮與假面。

此時,真相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誰才是真相的定義者。

現代文明賦予市民的自大和安全感,也會因一場大雨而顛倒。他們會發現,他們與奪命洪水之間,只隔著一扇由政府採購而來的車門。

地鐵車廂內,短視頻傳出噩夢般的場景,激起無數人的共情。也有更多人總結出教訓:趕緊買車,標配消防錘,再也不要坐地鐵。

羅爾斯的「無知之幕」,碰上聰明的民族,注定成為笑談。你只要衝上前臺,扯掉那幕布,靠前搶個座位,便會安全很多。

在狂暴的風浪中,將自己的觀感與他人的苦難切割,甚至將自己的苦難與高聳入雲的宏大敘事切割,愚鈍必然愚鈍,也是生存繁衍之必須。

越是大災難,人們便越是傾向於在集體悲情和感動中,尋得某種眾生平等、官民一體的向心力。他們更願意成為一千萬分之一,融入一千萬,最終不食人間煙火,自我羽化為那個「一」。而不是將自己的悲喜切割成一千萬份,去傾聽弱者最微弱的呼救。

從這個角度看,媒體煽情造勢,不僅僅是完成任務,也是在迎合需求。

對絕大部分受眾來說,責罵他們毫無意義。麻木和冷漠,輕信與盲從,都源自一次次挫敗的經驗。誰讓他們失敗,他們便恭維誰的成功。

最後,感謝各地朋友的關心。這幾天,我拒了不少約稿和採訪。不是怕被打擊報復,而是在這場洪災中,我一直躺平著。

我只淋了一次雨,7月20日下午,水電都斷掉後,我出小區去買水,回來路上,不得不騰出雙手拎著四個大桶,只好任由風吹雨打。那個著名的地鐵五號線,通車兩年多來,我也乘坐不到五次。

這樣一個鍵盤俠,經歷既不夠極端,也不夠典型。我如果重做記者,都不會採寫我這種經歷。

因此,我如何描述這幾天的經歷,都矯情而偽善。你目前看到的文字,是我廢棄四千多字的自述,努力重寫的。

願一些人平安,另一些人安息。我不太喜歡鄭州,但鄭州永遠不缺善良可愛的人。

他們值得被善待。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賣杏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