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外國制裁法》暫緩納入香港法律文件。(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1年8月24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反外國制裁法》暫緩納入香港法律文件,是什麼改變了習近平的心意?學者指出,一旦法案在港實施,將造成金融的災難性後果,並且後患無窮。
全國人大常委會日前決定暫緩表決把《反外國制裁法》納入港澳法律文件的議案,但會繼續對有關問題進行研究。
據英國BBC報導,中國政治學者陳道銀分析稱,人大常委會突然叫停議案情況不尋常,可能是中方高層作出的臨時決定。這部法律原本是政治表態多於實際作用,但是一旦在港落實就可能進一步影響外資的信心,可能是考慮到經濟原因。
中美此前就貿易、新疆、香港、臺灣和人權等問題發生摩擦,雙方曾互相對彼此的官員、個人或機構進行制裁。中國在今年6月落實《反外國制裁法》,讓政府有關部門可以把外國的人或實體加入制裁名單。
但是,由於香港和澳門是特別行政區,如果要實施則需要更多的行政程序。消息引發不少在香港的外資公司憂慮,香港美國商會也表態,希望與官方對話,瞭解更多法例細節。
美國已經針對包括香港政府特首林鄭月娥在內的多名中港官員實施制裁,包括中資銀行在內的多家在港銀行也停止向這些被制裁官員提供金融服務,一旦《反外國制裁法》落實,無論是執行中方或美方的制裁令,在港銀行都面對巨大壓力。
《反外國制裁法》是為報復外國提供法律依據,此舉將無可避免會加深與西方國家的矛盾,無助於溝通和解決問題,各方博弈將更加激烈。所以該法律主要對外作用有兩個:一、反擊報復;二、展現中南海的政治意願。
實際上,《反外國制裁法》和香港的金融和商業制度背道而馳,這才是關鍵因素。中國經濟困難重重,要依靠香港支撐,不能讓這個國際金融中心有任何閃失。
《看中國》特約評論員唐新元撰文《誰能逃?中共內鬥及金融戰中的金融機構們》指出,相信這些金融機構們已經開始在中美兩邊遊說,綜合來看,一旦到了必須二選一的時刻,大多數國際金融機構會選擇靠向美國而不是中共,因為美元對這些金融機構來說很重要。國際金融機構可能會退出香港,因為他們不是非要在這裡開設分行開展業務,也可以選擇去東京或新加坡。
隨著中美兩國在2019年互相加征關稅和雙邊關係急劇惡化以來,2020年的政治和經濟局勢更加複雜,而且COVID-19疫情的爆發也帶來更多的挑戰,這讓大多數的國際企業把中美關系列為未來在中國開展業務的首要挑戰。香港有超過200家銀行,一旦中美金融戰擴大化,國際性的金融機構只能選擇離開香港。
唐新元指出,自從港版國安法實施以來,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的光環已經褪色,對國際金融機構的吸引力不斷衰退。中共在法律制度上再增加限制,以及推出脫離國際規則的措施,將進一步影響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香港學者鐘劍華指出,反制裁法表決前夕,股市蒸發約9萬億港幣,一旦法案在港實施,將造成災難性後果,或成為壓死香港的最後一根稻草。若香港倒下,會對中國經濟造成連鎖反應。
香港公開大學前教授、國際關係時事評論員趙雨樂對《美國之音》表示,習近平當局正嘗試以審慎態度面對中美經貿關係。
香港智明研究所研究總監許楨則表示,在香港實施反制裁法會出現難以解決的結構問題,這才是習近平當局的最重要考慮。許楨說:「香港的金融制度,香港的銀行制度,香港的會計制度,乃至很多牽涉到商業的法務安排,法律的一些條文,還是跟英美體系直接聯繫,更重要的是它們都用美元結算。」
美元作為美國發行的貨幣,美國聯邦政府隨時可以禁止特定對象以美元進行交易。
許楨說:「如果你把反制裁法硬推到香港,將會後患無窮。這(叫停反制裁法)是否一定程度上打擊現在領導班子的威信呢?我覺得,本來本屆政府,不管是黨中央還是國務院,它們對金融體系的熟悉程度,一直以來評價都比較一般。現在的領導班子,不管是黨也好,政府也好,它們對國際金融的掌握究竟有多到位,這才是中國經濟發展最大的短板和變數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