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是老祖宗留下的中華文化瑰寶,許多經典古方流傳至今仍令人讚歎!(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中醫是老祖宗留下的中華文化瑰寶,許多經典古方流傳至今仍令人讚歎!但是由於中醫知識比較難懂,很多人對於中醫藥產生很多誤解,以下是關於中藥的一些常見誤區,希望大家對於中藥能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喝中藥的7大誤區
1、老藥方最靠譜
老藥方是通過對某一疾病不斷診治所總結出來的經驗之方,相對於其他「土方子」確實是安全有效得多。但是中醫診治病人所開出的藥方極有針對性,不僅要考慮病症,還要依各人體質陰、陽、寒、熱、虛、實的不同,根據病情變化隨時調整藥方,講究「一人一方」。
因此,中醫用藥不能盲目套用老藥方,不能看到別人吃了有效,自己也跟著服用。
2、中藥材越貴越好
冬蟲夏草、人參鹿茸、石斛天山雪蓮……,哪個中藥貴,肯定藥效更好?錯了,中醫有「虛不受補」的說法,如果體質病情不合,藥再名貴也不起作用,甚至會出問題。
最典型的就是補益藥的濫用,所謂「濫用人參,毒如砒鴆」。選擇最適合自己病情的藥物才是最正確的,千萬不要一味追求價格高的名貴藥材,反而給身體帶來傷害。
3、嫌中藥太苦 加點糖
中醫把糖類也歸類為一味中藥,所以不能隨便使用。例如,紅糖性溫、白糖性涼,如果把紅糖加入寒涼藥劑中,或把白糖加入溫熱藥劑中,都會減弱藥性,影響療效。
中藥的化學成分比較複雜,糖類特別是紅糖含有較多的鐵、鈣等元素,中藥中的蛋白質、鞣質等成分可與之結合發生化學反應,使藥液中的一些有效成分凝固變性,產生渾濁、沉澱,不僅影響藥效,且危害健康。
4、夏天不宜喝中藥
夏天的炎熱之性正好治療慢性寒涼性疾病。(圖片來源:Adobe Stock)
許多人認為夏天不能吃中藥、吃補藥、夏天中藥容易變質、吃中藥易上火、吃中藥傷胃等錯誤言論。
其實,夏天的炎熱之性正好治療慢性寒涼性疾病,如咳嗽、過敏性鼻炎、寒濕疹、風濕關節疾病、慢性虛寒性胃腸疾病、女性宮寒等,如採用「冬病夏治」的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在秋冬中醫調理的效果來得快而好。
5、喝中藥可以養生
很多人認為「中藥無毒」,可以強身健體,於是將中藥當作補品。其實,是藥三分毒,中藥也是藥,功效再好的中藥也不能隨意食用。
藥作用於人體都會產生一定的副作用,大家在決定中藥進補前,一定要先諮詢中醫師,讓醫師依據個人體質、狀態、健康程度等開立處方,並調整藥材的劑量。
6、多方並服 效果更快
有些人找多位中醫開中藥,每天服用多種方劑,這是大錯特錯。藥物之間會發生化學反應,存在配伍禁忌,中藥不是想吃就能吃的。
有些患者為了盡快痊癒,擅自加大藥量,將兩天的用量放在一起煎煮,並在一天喝完,也不可取。有些中藥本身具有毒性,如雄黃、蟾酥、硃砂、附子、雷公藤、關木通等,隨意或超量服用都會造成中藥肝損傷。
7、煎煮越久越濃 越有效
中藥煎煮是讓中藥中的有效成分不斷釋放、溶解的過程,當煎到中藥本身和藥液中的有效成分濃度平衡時,這種擴散運動就停止。如果再繼續煎煮,不但會使藥物內的有效成分不再釋出,還可能使非有效成分,如樹脂、樹膠、色素等大分子化合物不斷溶出,降低藥效。
長時間煎藥還容易煎煳,過分濃縮的藥汁會加重苦味,不但難以下嚥,服藥後還容易感到噁心、嘔吐。
責任編輯:亞靜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