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21年11月8日訊】煤炭、天然氣、石油、糧食都是基礎能源,它們之間是可以互相轉化的,其價格也可以互相傳導。
比如,有了充足的煤炭、天然氣供給之後,就可以生產大量廉價的化肥、農藥,充足的化肥、農藥就可以推動糧食產量的增長;煤炭石油天然氣的充足供給可以穩定電力生產,就可以保證農田的灌溉,也可以實現穩產增產,所以,豐富的化石能源供給就可以保證糧食供給,化石能源的低價格就可以拉低糧食價格。
農產品中的玉米、大豆、棕櫚油、菜籽油都可以用於生產汽油和柴油,當化石能源短缺的時候,不僅會造成農產品減產推高農產品價格,農產品還會被大量消耗用於生產燃油,最終導致糧食短缺,因此,能源危機就是糧食危機——中間只需要一個誘導過程。
這說明在化石能源和糧食這兩種基礎能源之間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從大趨勢來說就具有一致性。
煤炭、天然氣與原油這些化石能源之間也一樣可以互相轉換,價格也可以互相傳導。
目前,火力發電依舊佔據電力市場的主流,主要燃料是煤炭和天然氣。當煤炭、天然氣短缺時有些電廠就可以轉換為燃油(重油)發電。煤炭、天然氣短缺之後,電廠就要減產,就會導致電網拉閘限電,此時有些企業就會使用柴油機發電(履行合同),這就放大了柴油消耗,也就是說一旦再次出現大規模拉閘限電時就意味著隨後就會出現柴油短缺,掌握這點規律對很多企業和柴油用戶都是十分重要的。歐美居民主要使用天然氣取暖,在天然氣短缺時就會加大燃油的消耗。有些汽車既可以燒天然氣,也可以燒油,當天然氣短缺時燃油的消耗就會加大。等等。所以,煤炭、天然氣需求和石油(燃油)需求之間也是可以轉換的,其價格也就可以互相傳導。
目前,煤炭和天然氣短缺已經讓各國的經濟陷入混亂,比較典型的是歐洲部分化肥廠、電廠已經停產或減產,電價高漲導致生產生活成本高漲,化肥廠停產會在春季到來時衝擊農業活動,這些影響會在未來持續顯現;印度煤荒導致電荒,而電荒對經濟和生活帶來的全面影響不言而喻,這就讓煤炭公司只能優先保證對電廠的供給(但即便如此也無法滿足電廠的需求,拉閘限電依舊是常態),可煤炭公司優先保證對電廠的供給之後,再加上天然氣供給不足,就讓鋼鐵、鋁業、陶瓷等直接用煤、用氣企業的生產活動直接陷入了停頓等等。但依舊要說明的是,目前煤炭和天然氣短缺還只是能源危機的序曲(這一點是確定的),能源危機的高潮將來自石油,源於一旦石油緊張或短缺,對經濟的衝擊就更嚴重,是煤炭和天然氣無法比擬的:
第一,根據英國石油公司《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鑑2021》發布的數據,雖然2020年因疫情的衝擊導致原油需求大幅下滑,但石油消費量在全球能源消費結構中的佔比仍高居榜首——31.2%,其後就是煤炭27.2%、天然氣24.7%、水能6.9%,可再生能源為5.7%,核能為4.3%。原油在能源總消耗中的佔比最大。
或者可以這麼說,目前發生的煤炭、天然氣危機僅是化石能源的局部危機,當石油危機爆發時煤炭和天然氣依舊會處於緊平衡狀態、而石油危機還會迅速蔓延至糧食危機,所以,石油危機一旦爆發,意味著全面的基礎能源危機爆發。
第二,原油的產業鏈非常長,煤炭、天然氣、水能和其他能源產業鏈的長度與石油產業鏈無法相比。石油冶煉、石油化工產業(以及它們下游眾多的細分行業)是與金屬產業、半導體產業一樣重要的基礎產業,所以,很多專家將石油冶煉與石油化工看成是工業活動的血液,將半導體看做是工業活動的心臟和神經系統,將金屬產業看做是工業活動的骨骼,創新活動當然就是大腦,由它們共同支撐了當代的工業體系。
沒有了石油(燃油)血液的流轉,不僅沒有工業體系,運輸、港口都會癱瘓,全社會的經濟與生活活動就會立即窒息。所以,石油緊張或短缺對經濟與生活活動的破壞將是全面的。
石油緊張或短缺對北美的衝擊將更為嚴重——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在北美,燃油與食品的重要性等同,一旦燃油短缺,家庭出行(無論購物還是工作)、長途汽車運輸(這是北美的主要運輸方式)都會遇阻,社會就會立即陷入停擺狀態。這與歐亞國家有非常明顯的差別,比如在中國的大城市中,人們即便不親自駕車、不直接購買燃油依舊可以正常生活,但在北美卻是不可能的、冬季更不可能,所以,汽車與燃油對生活在北美的人們和對生活在亞歐國家的人們來說具有完全不一樣的含義,對前者是類似食品那樣的必需品,對後者則不是。北美是全球最主要的經濟需求終端,一旦北美的經濟活動因燃油短缺遭到嚴重衝擊,就會立即傳導到其他經濟體。
所以說,石油短缺所造成的影響是煤炭、天然氣短缺所無法比擬的。
遺憾的是,就在煤炭和天然氣危機尚未完全平復之時,石油危機的腳步卻正在逼近:
第一,由於煤炭、天然氣短缺,石油的需求不斷放大,目前主流機構預計已經放大至100萬桶/天,而美國銀行認為已經達到200萬桶/天。如果煤炭天然氣短缺繼續下去,這個數字還會繼續放大,這將不斷緊繃石油市場的供需關係。
第二,雖然拜登政府不斷施壓歐佩克+增產,但歐佩克+卻無動於衷,這背後的真相是什麼?
歐佩克+不增產只能出於兩個原因:其一是他們認為目前的價格還不是他們認可的平衡價格,如此也就樂見原油價格持續目前的漲勢,但誰都不知道他們希望的平衡價格是多少,也就無法置評。其二是他們已經根本沒能力大量增產,這一點是有確鑿證據的。7月18日,歐佩克+決定自8月開始每日增產40萬桶,但現在只有五個國家完成了增產任務(目前的歐佩克+共有14個成員國),其他產油國並不能及時完成增產要求,這說明在過去低油價的運行過程中,有些產能已經被破壞、並不能及時恢復,非洲最重要的兩個產油國安哥拉和奈及利亞更已經公開承認了這一點。如果歐佩克+響應美國政府的要求進一步增產,意味著最多也只有五個國家能夠增產,可當歐佩克的剩餘可增加的產能釋放完畢之後,歐佩克+就會失去對油價的控制權,這對於歐佩克+絕不是什麼好事。所以,歐佩克+拒不接受美國的增產要求,一是沒有多少餘力,二是不願意失去對油價的控制權。
第三,庫存已經顯露一些跡象。
石油是非常特殊的商品,一旦庫存耗盡時價格就會失控(嚴重過剩時價格也會失控,這是疫情爆發初期發生的事。源於過剩的原油無法儲存,更不能隨便傾瀉,多數油井又不能隨時關閉,過剩的原油無法處理之後就會導致價格失控)。源於這時供給方並無有效的辦法在短期內增加供給,因為原油的增產需要從勘探開始,然後才是建設、投產,這是一個比較長的時間週期。就基於原油的這種供給剛性,世界各國都建立了一定的石油庫存。在所有的儲備庫中,美國的庫欣原油庫存是很重要的。
上上週庫欣原油庫存下降了389.9萬桶至2730萬桶、上週繼續下降約90萬桶,已經讓庫欣原油庫存逼近警戒水平。交易員們普遍認為庫欣的儲油罐至少需要保持2000萬桶石油才能維持正常運作。摩根大通分析師Natasha Kaneva在一份報告中稱,以目前的抽油速度,庫欣原油可能只需幾週的時間就能被抽光。一旦庫欣庫存下降至2000萬桶以下,就會對原油市場帶來嚴重的衝擊。
庫欣原油是輕質低硫原油,當天然氣發生緊缺時庫欣原油很容易替代(紐約油價下跌主要是源於美國原油總庫存數據上升,體現出原油市場也存在結構性問題)
天然氣、煤炭形成的局部化石能源危機已經開始逐漸影響石油的供需關係,而石油供需關係日趨緊張後、漲價壓力就會開始擴散至生產、生活的各個角落:首先是通過燃油、石油化工產品、精細化工產品向工業、運輸、生活等各個領域傳導,形成整個工業體系、服務體系和生活體系的全面漲價壓力;其次向農產品傳導,對整個社會形成生存壓力。
天然氣、煤炭短缺形成的漲價壓力體現在經濟生活的局部,當傳導至石油之後,就會像血管一樣傳導至「全身」,讓「壓力」無處不在,這是很明顯的差別。
就基於上述特性,讓能源危機幾乎不可能使用行政手段、貨幣手段或其他所有手段扑滅,源於根本無法阻止問題的蔓延、傳導。比如,行政手段可以在短時間內按住價格,但卻解決不了短缺問題,也就無法阻止問題的蔓延,因此,1973年能源危機爆發後美國祭出的燃油價格管制政策被認為加劇了當時的危機;行政手段只能按住有限的商品和服務的價格,不能按住所有的價格,源於當你按住所有價格之後,行政手段就讓經濟活動直接窒息,直接製造了更嚴重的危機。所以,任何一次能源危機總是以「需求破壞」作為結束,「需求破壞」也是今天所要闡述的重點內容。所謂「需求破壞」的含義就是生產、服務、生活的價格全面上漲最終導致維持經濟運行的資金鏈集中斷裂(一般以重要金融機構倒閉或暴露危機為標誌),讓需求驟然收縮,當需求驟然收縮之後就會在瞬間切斷在經濟和生活領域幾乎無處不在的價格傳導「毛細血管」,能源危機也就結束了。「需求破壞」就是經濟危機,本質是以經濟危機結束能源危機!
這是能源危機正常的演化路徑。
過去如此,未來依舊如此。
責任編輯:宇真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