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遭北京非法經貿施壓,外界憂立國擋不住壓力,台灣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的主任鄭欽模對此提五點觀察分析並認為「無需屈服」。圖為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資料照。(圖片來源:Wikipedia/CC BY-SA3.0)
【看中國2022年1月7日訊】(看中國記者劉世民綜合報導)立陶宛外交部長的發言人庫列緒葉內昨日指,部長藍斯柏吉斯繼續跟總統瑙塞達商量全部涉外事務,包含如何應對北京非法經貿施壓。外界憂立國擋不住壓力,台灣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的主任鄭欽模對此表示,「若說立陶宛會妥協」還太早,他提五點觀察分析並認為「無需屈服」,反而長遠來看對北京相當不利。
相關新聞
慕尼黑屈辱陰影 學者:台灣應助立抗共
立陶宛蘭姆酒遭中國「卡關」 台灣全包了
以「台灣」為名開館有錯?立陶宛總統回應
據《中央社》報導,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向立陶宛的媒體強調,台灣代表處於成立前,他跟瑙塞達(Gitanas Nauseda)曾積極協調過「所有」步驟與作為,且每一件事均經過討論。
據《Epochtimes》報導,鄭欽模對此指,首先由於立陶宛為偏內閣雙首長的制度,所謂「半總統制」的議會總統制(即總理-總統制),所以「總統權力相對不大」,研判瑙塞達的發言主要是內部政治角力的舉動。
其次,2021年立陶宛率先退出北京主導的、與中東歐國家的「17+1」合作機制,然後又是第一個援助台灣疫苗的歐洲國家,更由於立場親美,所以同意設立以「台灣」為名字的代表處,必定經事前的嚴謹評估、並非腦袋一熱便拍板,「要說立陶宛挺不住、台灣代表處會被改名,應該還不至於」。
第三點、北京制裁立陶宛,目的是遏阻別的國家起而效尤。北京「這樣做是一步險棋」,短期或可能真的影響歐洲部分國家,長遠來看卻「不利中國本身」,包含歐洲民意對北京更反感,也會使歐盟國家更加忌憚北京威脅,加速脫鉤經濟的可能。尤其是在大陸經濟持續下行時候,對外影響力能否保持強勁,尚待觀察。
第四點、確實立陶宛不會輕易地妥協,相比於立國與北京貿易產值,立國產業技術跟台灣高科技相輔相成,關鍵產業的投資設廠為立國升級產業的絕佳機會;台灣人也對立國產品的觀感佳,幫助立國減低北京壓力應該不成問題。
鄭欽模最後提到,北京威脅可能促使有更多國家推展對台關係,「捷克或成下一個立陶宛」,甚至會出現更多個「立陶宛」;換言之,北京倘持續對他國「畫紅線」、阻止台灣的國際能見度,則勢必「傾全國之力」維護紅線、付更大代價,就如同當初北京「制裁澳洲,反造成自身更大損失的情況,殷鑑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