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開發商債務事件不斷發生,中國金融系統風險也在增加。(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2年1月13日訊】(看中國記者文龍綜合報導)中國多地政府開始推動由國企並購「出險」民營房企的行動,試圖以此「維穩」經濟。隨著房地產開發商債務違約事件不斷發生,中國金融系統風險也在增加。
中國住建部、中國央行2020年8月20日在北京召開座談會,為房地產開發商劃下了「三條紅線」:1、房企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不得大於70%;2、房企的淨負債率不得大於100%;3、房企的「現金短債比」小於1 。房企三項指標全部「踩線」,有息負債不得增加;兩項「踩線」,有息負債規模年增速不得超過5%;一項「踩線」,有息負債規模年增速可放寬至10%;全部指標符合監管層要求,則有息負債規模年增速可放寬至15%。
日前網傳消息稱,商業銀行已告知一些大型優質房企,針對出險企業項目的承債式收購,相關並購貸款不再計入「三道紅線」相關指標。
據官媒《上海證券報》1月7日報導,某排名前二十強房企高管證實此消息是真的,「根據監管要求,針對收購出險房企項目,銀行的收並購貸款不計入房企‘三道紅線’相關指標內。」
房地產業內人士分析稱,該政策旨在助推大型優質房企出手並購出險房企項目。
政策突然改變的背後,是廣東、上海等多地政府開始推動一項由國企、央企聯手並購「出險」民營房地產企業的行動。
中國民營房地產企業因為疫情以及政策調控等多種因素影響,近幾年下行趨勢明顯。不少房地產民企陷入了嚴重的債務危機,恆大集團、花樣年控股等房企債務違約的消息頻現。
據中國內地第一財經網報導,目前有保利、華僑城和中國綠髮(中國綠髮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等9家央企和國企,被要求並購有中高風險的十一家房地產民企,包括綠地控股、融創中國、世茂集團等等。
另據財聯社報導,廣東省政府近期召集了多家房地產企業開會,參會的企業有奧園集團、中海地產和珠江實業集團等國企和民企。
但是,據《路透社》報導,中國國企目前並購的意願並不強烈。有業內人士質問說,低價的一手地都不想拍,為什麼要並購二手項目?
1月13日,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一位多年在中國一線城市從事房地產和金融行業的專業人士分析說,央企、國企並購這些出現財務困難的民營企業,對央企、國企來說是利好:「在中國最好的資產就是包含土地的這些資產。而對於銀行而言,擁有土地作為質押權的這些資產也是非常優質的資產。」
該人士又表示,這和鼓勵民營企業發展的說法是背道而馳的,但這一切又都是符合政策安排的。「通過各個省或者是央企背後的強大的資金支持,來收購這些企業,把整體性的金融風險分散為各個省、地區內的風險,來降低它集中爆發的可能性,以時間換取空間。」
1月10日,瑞銀中國的房地產投資研究主管林鎮鴻稱,去年中國內地房地產開發商違約比例為歷來最高的一年,而未來三、四個月是房企還債的高峰期,融資壓力可能要待還債高峰期過去後看有哪些企業留下,以及銷售端恢復的情況才能有所減緩,今年料將有幾家開發商出現違約。
據《路透社》報導,他在線上簡報會指出,現時信心是中國房地產最大問題,無論金融機構或置業人士,在去年多家房企違約後,對開發商的信心已完全崩潰。
他說,「從11-12月的銷售數據看到現時民企及國企的分化愈來愈嚴重,一些開發商的銷售同比下跌五至七成,這些發展商很難救回,因為一旦大家認為這些公司會出現違約時,情況就好像銀行擠提。」
他並稱,預計未來購買者會更傾向購買國企開發商的項目,而不會選擇民企開發的項目。未來國企開發商會取得有更大的市場份額,而民企的生存空間會愈來愈小,特別是後者在境外融資渠道將會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