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伴隨著降准降息,央行副行長意外透露出一句話令市場產生一股恐慌潮。(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2年1月27日訊】(看中國記者雲澤水採訪報導)上週伴隨著降准降息,央行副行長意外透露出一句話令市場產生一股恐慌潮。先前公布2021年的GDP是8.1%,按理來說中國經濟取得如此傲人成績絕對應該慶祝表彰,但就央行的態度來看一切並不那麼簡單,尤其是央行副行長劉國強表示2022年要警惕信貸塌方。
劉國強的講話值得深度解讀,中國現在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央行罕見的提出預警,背後說明中國經濟有山雨欲來的一場危機,這不是一場普通的颳風下雨,而極有可能是一場金融海嘯。為此《看中國》特邀中國房地產專家徽湖解讀央行關於信貸塌方的表述。
徽湖認為,央行的最新講話的重點放在「穩」字上。這符合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精神,就是中國的經濟一定要穩。同樣,2020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提出來要穩,但實際上2021年經濟沒有穩住,很多的行業,尤其是樓市出現了大面積的滑坡,滑坡的現象影響了很多上下游的產業。2021年經濟沒穩住,2022年要繼續維穩穩,從央行一系列的表態來看,今年可能真的穩不住了,而且會出現嚴重問題。
關於2022年如何穩經濟,央行表示會從三個方面發力。第一要把貨幣政策的工具箱開得大一些,以前一直是穩健型的貨幣政策,然後在某個階段會適度的進行擴張。現在赤裸裸的說要把貨幣政策的工具箱開得大一些,其實就是加大印鈔的速度,給市場釋放更多的流動性。
第二說要精準發力,在信貸方面對於每個企業都要照顧到,所以金融部門(銀行)不但要迎客上門,還要主動出擊,按照新發展理念的要求,主動找好項目做有效的加法,然後優化經濟結構。中國的銀行不是市場化的,過去的幾年,國務院要求銀行要搞普惠金融扶持中小微企業,但是銀行從來都是大爺,哪有迎客上門的道理。
第三要做前瞻性的操作,三句話背後的邏輯就是央行今年的水龍頭要比往年開的更大更猛,不單要放大水,而且還要送水上門,另外一定要早放,趕在市場變化前把水放出去,言外之意是如果放晚了,這個市場就沒了,或者是防止企業或者個人在放水前消亡。央行為什麼如此著急,在2022年開年進行新一輪的降准降息,其實都是在圍繞避免信貸塌方做必要的補救措施。
徽湖指出,塌方發生在建築行業就意味著要死人,信貸塌方則意味著一場金融危機,最簡單的表現是人們拿著銀行卡取錢卻被告知銀行沒錢了。銀行最重要的是信用,其表現就是儲戶把錢放這兒隨存隨取,一旦取不出來錢,對所有人都是一個致命性的,如果信貸出現塌方則預示著系統性危機的到來。
引起信貸塌方的罪魁禍首可能在樓市,房地產行業如果不行了,就會引發金融系統的塌方,金融系統一旦塌方就會出現金融危機,金融危機誘發的連鎖反應,進而讓整個經濟體一路走到黑再也回天無力,所以央行的此番講話值得仔細分析。
如果經濟尤其是樓市再這麼爛下去的話,金融領域出現系統性的危機幾乎無法避免。央行的表態可以說是前所未有,央行作為最高金融權力部門,掌握所有的債務數據包括呆賬壞賬,這些數據官方現在已經不敢公布了,但是從這個表態這個背後能夠看出來就是事態非常的嚴重。
徽湖解釋,信貸塌方最重要的表現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就已經貸出去的錢出現了大面積的呆賬壞賬,那麼銀行的資產一定會受到波及,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已經破產的包商銀行,近千億的資產幾乎一夜之間化為泡影。
出現這種實際上銀行很簡單,就是銀行拚命的把手裡的資產貸出去,大部分的貸款都集中在開發商手中,包括個人的房貸。在房地產高歌猛進的十幾年,開發商把土地或在建工程抵押給你銀行,房價不斷上漲,銀行恨不得開發商不還錢了,不還錢銀行會把這些資產都攥在自己的手裡,它的價值是在不斷的增長的,個人的按揭貸款也是一樣。
房價是金融的壓艙石,房價上漲的年代,銀行是希望客戶跟開發商違約的,這樣他就做坐收漁翁之利,四大國有銀行後面都有一個資產管理公司,資產管理公司在房價好的年代資金規模就越大,資產層級就可以從十億一下子躍上千億萬億的規模。
如果一旦房價下跌,資產就變成了一個雷,銀行不想要,開發商不想要,業主也不想要了,去年有20萬按揭貸款個人斷供就是一個信號。現在有一些房企開始拖延美元債務,搞到不還外債還挺自豪。但是從外債與內債的比例來看,真正大頭是內債,外債的小頭都還不上,內部動輒千億的債務規模就更加沒戲,這絕對是一個潛在的大隱患。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