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5日, 基輔市民在地鐵站避難(圖片來源:Pierre Crom/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2年2月26日訊】(一)北京時間2月24日上午11時左右,俄羅斯發起了對烏克蘭的全面武裝進攻。烏克蘭戰爭這個話題,迅速取代徐州事件,吸引了網際網路絕大多數流量。
在中文媒體世界裡,俄羅斯攻擊烏克蘭的戰爭被描述成一部浪漫史詩:俄軍開戰不到兩個小時,就已經摧毀烏克蘭的海軍、空軍力量,在敖德薩登陸,在基輔空降;開戰7個小時後(下午6點左右),諸多主流媒體,在不求證信息源的情況下,又說俄軍已經進入基輔市區。
似乎烏克蘭潰不成軍,比當年科威特軍隊還廢柴,而俄軍所向披靡,T90坦克車進展速度比法拉利賽車還要快,僅用數個小時就可以佔領一個中等國家。無數人的朋友圈都在讚嘆俄軍創造了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蹟,普京也被中國人封神,億萬人爭相頂禮膜拜這位「普京大帝」。
中文媒體中的西方是另一幅場景:歐美諸國政府應對無措、顓頊無能、懦弱不堪,民眾麻木、一盤散沙。各種段子鋪天蓋地,似乎西方根本不可能奈何得了俄羅斯,二戰及冷戰以後的地緣政治格局,俄羅斯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擊潰。
於是網上又出現一波言論,認為中國武統臺灣、收復藏南根本不在話下,似乎今天出兵都有點晚了。微博上有個關於統一臺灣的段子:「早上出兵,中午結束戰鬥,下午核酸檢測發身份證,晚上與大陸同胞一起看新聞聯播,第二天一大早唱《義勇軍進行曲》、升五星紅旗。」似乎無數先輩夢寐以求卻不能完成的祖國統一大業,在24小時內就可以輕輕鬆松交作業了。
(二)不過這些與烏克蘭戰爭實際情況大相逕庭,中文世界對烏克蘭戰爭的信息呈現嚴重失真,顯然這是輕信了俄羅斯戰爭信息煙霧彈(這是一個國家在戰爭中的常規行為),或者一些網民出於臆想,自行杜撰的結果。筆者綜合包括俄羅斯塔斯社在內的世界十幾個最權威主流媒體信息,初步梳理了烏克蘭戰爭第一天戰鬥的真相:
1.「俄羅斯一個小時就摧毀烏克蘭海軍,然後在敖德薩登陸,並且佔領敖德薩」。其實俄羅斯只是遠程襲擊了敖德薩,並沒有在敖德薩登陸,烏克蘭海軍基地受到襲擊,但是並未全軍覆沒。
2.「俄羅斯一上午就摧毀烏克蘭空軍,取得絕對制空權」。其實烏克蘭空軍共約3.6萬餘人,至少225架戰機,是歐洲第七大空軍力量,在沒有大規模升空作戰,或地毯式轟炸的情況下,俄羅斯不可能將其全殲。事實情況是,烏克蘭空軍主力尚存,自稱第一天擊落7架俄羅斯戰機,俄羅斯也承認有一架墜毀。
3.「俄羅斯傘降兵在烏克蘭十幾個主要城市降落,並將當地軍隊繳械」。實際這是數年前俄羅斯軍事演習的視頻,除了被分離的頓巴斯地區外,烏克蘭每個城市都還在自己控制中。
4.「俄白聯軍已經進入基輔郊區」。實際情況是,俄羅斯距離基輔最近的部隊,即從白俄羅斯境內進攻烏克蘭的部隊,仍然在白烏邊境切爾諾貝利與烏克蘭激戰。我們從央視的直播畫面也可以看到,基輔市內晚間仍然燈火通明,比較平靜。
綜合外國媒體,以及俄羅斯國防部、美國國防部的信息看,俄羅斯第一天的進攻仍是「有限戰爭」,共發射了約100枚導彈,出動75架戰鬥機,這種打擊力度遠遠小於伊拉克戰爭第一天英美聯軍打擊力度。俄羅斯地面軍隊有所推進,但是主力仍舊在烏克蘭邊境地區;俄羅斯空軍正在試圖戰略基輔附近的貨運機場,開闢空中航線。烏克蘭的軍事設施雖然遭受打擊,但是主力尚存。
如果對比二戰時的德國入侵波蘭戰爭,或2003年伊拉克戰爭,這兩場戰爭德國、美國取勝尚需一個月作戰時間,俄羅斯僅用數小時就可以摧毀烏克蘭的軍事力量,是軍事學上不可能發生的事情。消滅一個中等國家的幾十萬軍事力量談何容易!
其實,就連克林姆林宮對到底要發生多大規模的戰爭也是在觀望中,它現在主要目的是恫嚇烏克蘭國民,渙散其意志。是否發動更大規模襲擊,是否佔領烏克蘭,取決於烏克蘭在未來幾天的動員程度,以及歐美是否採取強有力應對措施。
俄羅斯國內更是對這場戰爭沒有信心。21日普京宣布承認頓涅茨克及盧甘斯克獨立當天,俄羅斯MOEX指數收跌10.56%,交易系統指數(RTS)收跌13%,創八年最高跌幅;昨日戰爭打響後,MOEX指數收盤時下跌33%,再創新低。所以,俄羅斯人本身是極不看好這場戰爭的,奈何中國人卻把普京和俄羅斯想像地如此戰無不勝?
(三)我們再看西方的應對。西方真的是我們認為的紙老虎,甚至是死老虎一個嗎?西方正在重複二戰前的綏靖政策,既沒有意志,也沒有力量去阻止俄羅斯消滅一個國家,然後改變東歐地緣政治力量對比嗎?
其實,儘管俄羅斯趁美國深夜時間發起戰爭,但美歐還都是做出了及時的、強硬的反應。首先,法、德、英、美等國領導人先後對國民發表電視講話;其次,今天凌晨G7及北約立即召開峰會,聲明這是二戰以後歐洲和平遭受的最嚴重挑戰;再次,歐盟一改過去在俄羅斯問題上的軟弱狀態,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提出了最嚴厲制裁警告,承諾要進行大規模的戰略性制裁,徹底削弱俄羅斯的經濟基礎及其現代化能力。
顯然,西方應對的規格超出了9.11襲擊,普遍是以國際戰爭的規格對待的;歐美社會也是一片譴責聲音,鋪天蓋地都是關於烏克蘭的新聞。所以,今天的西方與二戰前的西方是截然不同的——1938年前後的西方是一片厭戰狀態,社會上對德國的擴張麻木無視,甚至為政府綏靖政策喝采,而這次西方上下是積極應對狀態的。
預計未來幾天,美國及歐盟會對俄羅斯推出一系列嚴厲的制裁措施(韓國、日本、澳大利亞、紐西蘭及部分拉美國家也將會加入制裁),這些措施將要比克里米亞危機時推出的制裁措施嚴重很多,將要包括:
1.凍結俄羅斯在西方的資產(俄羅斯經濟由於過去長期依賴能源出口,加上寡頭紛紛往英美轉移資產,其海外資產數量驚人,其中美元資產就有1700多億、英鎊資產約1540億),這對俄羅斯而言將是巨大損失;
2.全面禁止俄羅斯進口高科技產品,干擾俄羅斯航空、機床、智能手機、造船等行業正常運轉;
3.禁止任何金融機構購買俄羅斯政府債券,以限制俄羅斯的借貸能力;
4.全面削減從俄羅斯能源進口量,暫停俄羅斯最重要的輸氣管道北溪二號建設,2021年歐盟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超過400億美元,這是俄羅斯重要的財源。
最近,歐美又在提出切斷俄羅斯與SWIFT金融轉賬系統的聯繫的議題。SWIFT是全球主要跨境轉帳通道,若與之脫鉤,佔俄羅斯財政收入40%的國際能源交易將被切斷,對經濟無疑是致命打擊。伊朗就是因為被踢出SWIFT系統,經濟陷入崩潰邊緣。
所以,西方在烏克蘭戰爭中,雖然表示不出動軍隊,但是並不意味著束手無策。並且,從長期看,這種經濟制裁的打擊力度,要比軍事對抗更有效。在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後短短半年,俄羅斯最大兩家銀行海外債券損失就超過400億美元,全國資本就流出1500多億美元(佔GDP8%),盧布匯率暴跌50%,經濟連續數年負增長。普京如果考慮連任的話,就要考慮民生經濟,焉能不畏懼西方的經濟制裁?
(四)另外一個最現實的問題是,烏克蘭戰爭俄羅斯能夠打多久,打多大規模的問題。俄羅斯目前經濟總產值為1.48萬億美元,財政收入約2100億美元,大約相當於中國廣東或江蘇省的財力。以如此薄弱的財力,能支撐的起大規模戰爭嗎?況且,隨著西方更嚴厲制裁的展開,俄羅斯的財政將會進一步惡化。
俄羅斯到底能打多久呢?我們權且可以替俄羅斯人算算經濟賬。
蘇聯在10年的阿富汗戰爭中,10萬軍隊耗資約840億盧布,按照今天的美元購買力換算約等於4032億美元,平均每年花費約400億美元。而烏克蘭戰爭軍隊規模有近20萬,那麼每年戰爭費用將要達到800億美元。
美國在伊拉克戰爭中,一個月軍事作戰用去200億美元,其中人員費用接近70億美元,戰鬥任務費用100億美元,軍需品和裝備費則30億美元。我們考慮俄羅斯軍人工資低,又是在家門口作戰,成本相應按美國的四折計算,那麼一個月的戰爭成本也要80億美元,俄羅斯是無力支撐超過半年的戰爭的。
美國佔領伊拉克後,每年維持軍事佔領而支出的費用約550億美元,在阿富汗每年支出約500億美元。如果俄羅斯打下烏克蘭後,要維持長期佔領,即便是打五折,每年仍舊需要250-300億美元。
所以,對烏克蘭全面、持久的戰爭不是俄羅斯能夠承受的起的,俄羅斯可以打一場成本低於200億美元的戰爭,或者是作戰時間短於3個月,再大規模的戰爭就力不從心了。俄羅斯的戰略目標似乎仍是有限戰爭,或者打完即走,就像1982年英國對馬島作戰的模式。
所以,對待今天的烏克蘭戰爭,無論從利益上,還是道義上,我們都應該多一些謹慎,少一些狂熱。戰爭並沒有那麼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