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是中國數千年文化的結晶,可謂是一部古老的經典巨作。(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易經》是歷經數千年的中國文化結晶,是遠古文明的代表,闡述了時間萬物的萬千變化,包含了許多知名古人的智慧和心血,可以說是一部古老的經典巨作。對中國的文明有著重大的影響和價值。同時它也是中國現存的古籍之中,存在謎底最多的一本書,因文字等難以解讀。曾有人將之稱為「中華第一經」。不過,若你對《易經》有所瞭解,就會知道,《易經》分成了三部,也就是上古時期的《歸藏》、《連山》,以及秦漢時期的《周易》。
隨著時間的推移,如今現存於世的只有《周易》,《歸藏》、《連山》兩易據說在魏晉之後就失傳了。而在上世紀90年代考古發掘中,專家在湖北江陵荊州鎮的15號秦墓中,發現了384枚秦簡《歸藏》,其中文字記載大約有四千,這個秦簡《歸藏》是戰國晚期秦人的手抄本,晚於《周易》。既然《周易》、《歸藏》、《連山》三易已經出現了其中二個,那麼尚未現身的《連山易》真的失傳了嗎?
2004年,貴州荔波縣在搶救民間水書時,徵集到一本在水語中被稱為「連木桑」的手抄本(水書是指由水族的古文字、一個僅有800多個單字的文字體系所編纂的書籍,又稱「泐睢」)。
至於水族古文字的結構大致有以下三種類型:一是象形字,有的字類似甲骨文、金文,主要用來記載水族的天文、地理、哲學等信息;二是仿漢字,即漢字的反寫、倒寫或改變漢字形體的寫法,三是宗教文字,即表示水族原始宗教的各種密碼符號。書寫形式從右到左直行豎寫,無標點符號。水書主要靠手抄、口傳流傳至今。由於其結構多為象形,主要以花、鳥、蟲、魚等自然界中的事物以及一些圖騰物如龍等所撰寫和描繪,仍保留著遠古文明的信息。
根據貴州民族學院的研究員潘朝霖介紹,水書中出現的水族古文字的字頭或字數,目前尚難準確進行統計。據他目前掌握的資料推測,水族古文字的字數總量至少有2500多個,其中異體字約占2/3,獨體字約為800多個。另外,水書中還有一些圖畫文字,屬段落表意的圖畫文字或詞組表義文字,很難用單字的字頭來計算。
至於上述的那一本「連木桑」共有五冊,是由水族的一位78歲老人所提供的。
根據老人的說法,這本「連木桑」就是失傳已久的《連山》,不過這一本是手抄本,這幾冊《連山》在他的家族世代傳承,每一代人都會謄抄一次,然後再把上一代人謄抄的燒掉祭祖。當專家針對這五冊「連木桑」進行研究之後竟發現,正是《連山》!
不僅如此,專家還發現這五冊《連山》中有22個符號,與河南二里頭夏墟中發現的24個夏陶符號相同,因此從文字元號成型時間來斷定始作於夏朝。至此,一直認為失傳的《連山》居然成了一家族的秘傳古冊,也難怪《連山》從未出現在世人眼中。最後老人把《連山》無償上交國家,如今在貴州省民族文化館珍藏。但令人遺憾的是,這部失傳了3000年才現世的《連山》難以解析,專家對此表示:(《連山》)太深奧了,根本看不懂。
《易經》它奇在什麼地方呢?最初是檢測凶吉,後來又演變成富有哲學思想的一本寶典,其中所概括的「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的哲學思想,更是影響了人們數千年之久,是一部超科學的上古奇書。《易經》足足64卦,每一卦就是一種人生劇本,而你的每個選擇會產生什麼結果,它早就幫你推演完了;很多事情看似是運氣,其實根本就是有跡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