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調查發現有超過50%受訪者支持採取「與病毒共存」政策,而且學歷越高越支持。圖為香港檢測人員幫市民做病毒測試。(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2年4月1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懷橘綜合報導)雖然港府早前為疫情鬆綁,但仍有官員表示香港須跟隨北京實施「清零」政策,但遭到民間聲音反對。社會在「清零」和「共存」之間存在爭議。近日有調查發現有超過50%受訪者支持採取「與病毒共存」政策,而且學歷越高越支持。此外,香港實業家袁弓夷之子袁彌昌指,西方的「共存」策略可以釐清政府與個人之間的責任與關係,公眾希望如何應對疫情,很大程度屬個人的選擇與責任。
香港第五波新冠病毒疫情有所放緩。31日新增確診個案6,646宗確診,第五波疫情至今累計確診114萬4,700多宗,累計死亡個案7,612宗。香港城市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媒體與傳播系去年11月以網上問卷形式,訪問1,501名20歲以上的香港市民。在「共存」及「清零」取態議題上,結果發現選擇「共存」的受訪者多為高學歷人士及年輕人。
調查結果按年齡劃分,在50歲以上的長者中,約43%傾向接受「清零」,而其他年齡群組則只有約30%接受「清零」。在20至49歲群組中,超過50%贊成「共存」。
調查結果按教育水平及家庭月收入劃分,持學士學位的群組最支持「共存」,有58.2%贊成,其次是持碩士或博士學位者,有56.2%贊成。高中學歷或以下的人較支持「清零」,有41%。而家庭月收入較高的群組,亦更傾向支持「共存」,家庭月收入達4萬港元以上群組逾50%支持共存。
香港實業家袁弓夷之子、香港時評人、學者袁彌昌撰文指,西方的「共存」策略的可以釐清政府與個人之間的責任與關係。當社會疫苗接種率提升至一個較理想水平,疫苗和藥物也供應充足,這已為今後社會應對風險打好了基礎。在此情況下,大眾要怎樣應對疫情,很大程度屬個人的選擇與責任。
他續指,西方的「共存」策略不是「躺平」或不負責任。事實上,「共存」令知識與資訊變得更開放、透明,「同時亦牽涉到決策結構甚至管轄權的開放」。他認為大陸所採取的做法,如「以官樣文章、統計數字或訴諸法律來應付風險已是老一套,在新的風險環境下將逐漸失效」。
袁彌昌分析指,經歷疫情的上海和香港,「目前正處於從官僚制的僵固性解放出來,打破固有的思考與組織模式,正視風險的嚴重性,並開始構建隨時準備靈活打擊風險的新型組織的陣痛當中」,不過香港的情况較大陸更為複雜。假如大陸是自上而下的管理,那麼香港的就是「自上再上面而下」的管理──最後必須聽命於中央,身不由己。
他表示,現在香港不論是政治、疫情或金融市場,凡事都要靠北京開腔維穩,「造成在港府本已過時的行政系統之上,疊加了多層且混亂和非制度化的決策系統,令香港淪為了『殭屍城市』」,不僅港府身不由己,市民也被涉入其中。
他預計,如果此類事件繼續上演,不但市民、外資、外商,甚至大陸來港人士都會用腳投票撤離香港,「中央再不作調整,恐怕為時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