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3日,居民在上海的一個住宅區排隊接受核酸檢測。(圖片來源:HECTOR RETAMAL/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2年4月3日訊】我們來一起關注最近在中國大陸重新爆發——準確地說,是僅在中國大陸還存在的——新冠疫情。
前度瘟神今又來
2022年的春天來了,席捲全球的新冠疫情步入了第三個年頭。年初大爆發的奧密克戎變種,傳播速度極快,症狀卻相對輕微,對於接種過有效疫苗的人更是如此,幾乎不會發生肺部感染。很多專家說,現在流行的只能被稱為新型冠狀病毒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新型感冒。在多數人口已經通過感染、接種疫苗等方式獲得了某種免疫力等情況下,各發達國家,包括民眾較為自律,一直採取較嚴格防疫管制的澳洲、日本、新加坡等國,都紛紛開啟了與病毒共存的進程,取消各類防疫管制。而在許多經濟受到強烈衝擊的發展中國家,更是吃飯要緊,各類防疫管制已經被事實上放棄。如今全世界感染數量比起年初的高峰都已經出現了斷崖式下跌,國際旅行、國際物流都在迅速恢復中,地球村似乎又慢慢恢復了往日的活力。
但在這場疫情的起源地中國,卻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番景象。在中國人看來疫情不僅沒有結束,還比以前更加凶險更加恐怖。畢竟奧密克戎變種把能力全都點在了「傳播性」上面,R0值達到9,也就是說在不考慮免疫和防疫措施的情況下,平均一個感染者可以讓9個人感染。這樣的傳播性,僅僅靠戴口罩、社交距離等措施確實是很難預防的。中國之前兩年依靠閉關鎖國和1984式健康碼打造的「銅牆鐵壁」也成了漏風的柵欄,四處都有按下葫蘆浮起瓢的態勢。進入3月,中國大陸各地的新冠病例呈遍地開花之勢,多地進入實質性封城狀態,其中最嚴重的是吉林省和上海市。尤其是前期自稱「精準防控」不搞全面封城全員核酸,堅持「最小代價」的中國經濟首都上海,每天都上報四位數的病例數字。在中國將清零當作政治任務、犁庭掃穴也要找出感染者、密切接觸者、密切接觸者的密切接觸者以至於「時空伴隨者」的大環境下,這確實是「令人極度恐懼的疫情」啊。長期「假裝在國外」的3000萬上海人終於無法淡定了,跟武漢人、西安人一樣開始被一顆白菜折騰到精疲力盡。而中國網際網路上的「防疫愛好者」,也以幸災樂禍的態度,恭喜繼香港之後,又一個「企圖躺平被打臉」的案例。
在海外已經恢復正常生活的我們,面對這番末日大片般的景象,第一反應是難以理解。現在的新冠病毒的危害性對大多數人來講已經比流感更輕,面對感染案例的上升,難道需要做的不是強化醫療服務,擴大疫苗覆蓋率,盯住高齡人群、免疫缺陷病人等高危人群,保障醫療系統正常運轉嗎?大多數時候我們聽到的都是要盡力避免「擊穿醫療系統」。但在許多中國人看來,這就是「不顧人民生命」的「躺平」。你跟他們稍微講講你現在正常上班、下館子、去酒吧、看演唱會,他們就會跟你復讀什麼「美國死了一百萬」「現在你們每天還死幾百人呢」「要是你家有老人/病人blabla你也講共存」云云,看起來似乎是全世界最有社會責任感,最憐憫弱勢群體的人群了。可是那些「一失業生活困難那是你不知道存錢」「幾百塊的菜人家都買得起就你窮?」之類赤裸裸的社會達爾文主義言論也同樣出於這些人之口,這是精神分裂了嗎?
「醫療資源不足」?或是純粹下不了台階?
有一種理客中的說法,認為中國不能「與病毒共存」的根本原因是「醫療資源不足」。確實,應對新冠流行最關鍵的ICU重症監護病床數,中國每10萬人僅有4.6張,僅為美國的1/8,臺灣的1/6。中國的醫療總體水平比起美國、日本、臺灣等發達國家來講確實有很大差距,這一點在牆內被理客中專家提起的時候都要小心翼翼,生怕碰碎了年輕愛國粉紅們的玻璃心——他們大部分人還在讀書或者剛剛步入社會,還沒進入需要經常使用醫療設施的年紀。我自己倒是覺得這沒什麼丟人的,你中國政府自己也強調自己是發展中國家,有地方需要發展那不是很正常的嗎?
不過主張「醫療資源不足」的人卻跟犯了跟最近分析俄烏戰爭的某些國師們一樣的錯誤:他們只看到了一個範圍內的總體資源,卻故意不談各個具體區域的情況。現實是,中國的醫療資源高度集中在城市,廣大農村的醫療狀況確實是非常「發展中國家」的,鄉鎮基層醫療體系等於不存在。既然奧密克戎變種對於大多數人只是一場小感冒,那麼以中國廣大農村的普遍畫風,自然會被無聲無息地放過。即使中老年人中間可能出現部分重症患者,對於沒有退休金、醫保也聊勝於無的他們來講,大概率也是靠自己挺,實在挺不過去那就是命了。到目前為止,中國政府報告的新冠病例幾乎都集中在地級以上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幾乎不關廣大農村什麼事情。我們以常理推測,廣大農村甚至中小城市,奧密克戎很可能早已遍地開花。但只有在一定規模的城市裡,健康碼無處不在的環境下,才會在一輪輪的核酸檢測中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那麼這些大城市的醫療資源能不能說是「不足」呢?像疫情最早爆發的武漢,今年初封城一個多月的西安,還有這次的上海,這幾座城市都以大型三甲醫院雲集而聞名。尤其是上海,幾乎是半個中國的醫療中心,擁有幾十家三甲醫院,人均ICU病床數是全國平均水平兩倍。上海的疫苗接種率與「尖子生」新加坡、英國相當,如果像他們那樣把力量集中在保障重症病人收治,推廣全民自檢和輕症自我健康管理,以上海人傳統的精細作風,是大有希望像他們那樣低代價實現「共存」的。甚至哪怕像公認的「差生」——一大比例人拒絕接種疫苗並拒絕服從疫情防控措施——美國那樣,在紐約和我居住的洛杉磯這樣的大城市經過很短時間對大爆發之後,靠著強大的醫療體系也能快速過渡到群體免疫。
更難自洽的一點,是既然「醫療資源不足只能清零」,但在清零上面投入的醫療資源,卻真不見得比「共存」要小。大部分國家的公共衛生專家對新冠疫情第一位的擔憂就是「過快增長的重症病人擊穿醫療系統」,比如像2021年初美國疫情最嚴重的時期,我所在的洛杉磯縣一度沒有可用的ICU病床。但在中國,每次疫情爆發——以西方國家的標準病例數少到可以忽略——之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居然是「主動擊穿」自己的醫療系統。每次一有疫情發生,中國政府總要封閉一大批醫院,然後出動大批醫護人員穿上白色防護服——這種人現在在中國有個專門的稱呼:「大白」——加入核酸採樣的隊伍。如果出現了有一定數量的感染者,比如最近上海的情況,那麼還要找體育館、停車場之類地方,或者找空地搭建彩鋼房,搞什麼「方艙醫院」把這些人關起來。從年初西安疫情開始,中國各地政府還流行搞所謂「拔蘿蔔」,就是只要一棟樓裡出現一個感染者,就把整棟樓甚至整個社區居民都用大巴車拉去新冠再教育營,哦不我是說隔離點,這樣就可以宣布實現所謂「社會面清零」。這些過程中雖然可以徵調一些所謂「志願者」作為免費勞動力,但和醫學相關的專業工作還是需要醫護人員參與。這麼一搞,醫療資源怎麼會「充足」呢,那是永遠不足的啊。
西安封城期間,按照官方數據沒有一個人死於新冠,卻至少發生了孕婦因為醫院不接診而流產,心梗患者因為就醫不及時而去世等多起人命。而中國醫療資源最豐富,但同時也是老齡化最嚴重、危重病人最多的上海,這種慘劇發生得更多更慘。而醫護人員疲於奔命,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對於最近的上海疫情,微博上有個精闢的總結:把面臨生命危險的病人擋在醫院外,精疲力竭的醫護人員盯著一群生龍活虎的感染者玩手機。這種荒誕的資源錯配造成的「醫療系統被擊穿」,就像20世紀以後的每一次飢荒一樣,純粹就是人為的災難。
當然真正的飢荒也在所難免。自西安封城開始,似乎每次例行操作,最吸引眼球的就是市民沒菜吃,然後政府組織各種力量送所謂「愛心菜」。這種明明是市場能夠高效解決的事情,卻突然讓政府全部包辦下來,並付出了最多的資源和精力,不由讓人心生恐懼地想到60年前的事情。
「中國人是需要管的」
即使我們按照中國政府支持者的口徑,說中國人非常怕死,中國政府非常在意人民的生命。但並不是只有新冠才會死人,在現在大多數國家都已經找到了與病毒共存的合理路徑的當下,為什麼不能有計畫地慢慢「抄作業」調整政策呢?按照中國人引以為自豪的「政府控制力」,這本不該是一個很困難的任務吧?實際上還就是很困難。不少人把中國面對奧密克戎變種頑固不化堅持清零歸結為中共領導層特別是總加速師之前對「中國抗疫成功」的各種宣傳,現在「死要面子」。我個人認為這種看法只觸及到了一些表象。按說我們「勝利」了兩年,美國死了一百萬人而我們如某些國師說的「相當於一個人都沒死」,我們現在宣布開啟「共存」的節奏,當然可以繼續勝利下去。畢竟我們國家最強大的力量之一就是統計局了,絕對沒有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那樣不識相的學術機構「給敵人遞刀子」。只要數字做得好看,我們一樣可以繼續不死一人實現共存。但實際上就像我前面說的,總加速師比起他的前任,更加依賴經營「偉大復興」的概念,對自己創造出來的「民意」其實是要被動很多的。實現共存需要準備的MRNA疫苗、特效藥中國不能生產必須進口,但你這幾年把中醫藥吹得宇宙無敵,外國的疫苗和藥物要麼有毒要麼來卡脖子。就像新浪微博評論區裡的人民樸素的疑問:我們中國的抗疫這麼成功,中醫藥這麼有效,為什麼要從最失敗的美國那裡買藥呢?而決策層對於中國國產滅活疫苗的實力心理應該還是清楚的,既然這個彎這麼難轉,那還是不要轉太快為好。
更不要說疫情已經培育出了巨大的防疫產業集團。比如「國士帶貨無雙」廣州鐘南山,讓全國人民吃了無數連花清瘟膠囊,順帶著把以嶺藥業捧成市值500多億的巨無霸。他老人家直接參與的做核酸檢測的金域醫學,輕鬆實現股價翻番。更不要說生產滅活疫苗的科興生物,利潤高達800億元人民幣。更進一步地說,政府在這個過程中的權力大大膨脹——實際上這是全球性的現象,但中國最為突出。通過健康碼,中國政府真正實現了對每一個人民7*24小時的追蹤。到了2022年,這些防疫措施並沒有隨著全球疫情的消退而減輕,反而不斷加碼。繼2021年「時空伴隨者」之後,2022年中國政府發明瞭各種各樣的「靜止」或者「慢生活」,動不動就如魷魚遊戲一般讓人們「靜止」在原地,然後出動一群群「大白」將你團團包圍。1984里的世界,在當下的中國,某種程度上講是完美實現了。
在那些本來經濟就不怎麼發達,財政支出全靠轉移支付的地方,依靠健康碼、全民核酸、全民疫苗,既讓地方政府大大過了一把「管人」癮,還解決了不少就業。但在中國經濟的那幾臺發動機,比如上海、廣東,這種封禁就十分要命了。深圳短暫幾天封城,主要工業區停產,直接影響了下半年蘋果新品的交貨。而承擔了中國目前大部分對外往來的人流、物流的上海,這種「靜止」帶來的損失更是無法估計。這也是上海從上到下對「中國式清零」長期態度消極的底氣所在。不過隨著北京派出大批人馬接管上海防疫工作,特別是之前主導「精準防疫」的張文宏醫生被解職,我們大概很快可以看到這臺最後的」發動機「光榮熄火。當然這背後是不是存在著上面某些人的算計,比如總加速師試圖通過打擊發達地區的經濟——這些地區往往掌握在黨內不認同他的勢力手中,並與西方世界有更多聯繫——來鞏固自己的權力,這就是普通人更難左右的了。總之我們只需要知道,中國政府,至少是高層中很大一部分人,對於這種把14億人徹底管起來的狀態是非常享受的,對經濟和民生的影響在他們看來不值一提。
大潰敗先兆?:被摧毀的生計與人生
2020年的防疫措施可以被公眾當作必要的代價,但現在是2022年啊!中國媒體嘲笑外國「躺平」的時候都是說,因為他們的經濟撐不住了啊。但是中國的經濟怎樣呢?據香港中文大學的一項研究推測,上海目前的封城措施如果持續一個月,會給中國經濟造成460億美元的損失,相當於中國GDP的3.1%。如果這種封鎖擴大到北上廣深乃至更多的城市,中國GDP會下降接近20%。這些冰冷的數字之後,是一個個被摧毀的人生。打開微博、抖音以及你自己的微信群,你會看到倒閉店舖老闆欲哭無淚的眼神,上有老下有小的失業中年們絕望的訴說,無工可打流落街頭的青年人的自嘲。「人生才幾年,疫情就三年」其實疫情本身已經結束,真正的經濟瘟疫,大概還在路上。至於中國式防疫怎麼把中國經濟從疫情後短期內「世界發動機」的繁榮帶到如今的慘況,我們之後的節目會詳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