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22年4月7日訊】去年11月初,美國已經預料普京計畫侵略烏克蘭,中央情報局局長威廉.本恩斯(William Burns)到訪莫斯科,他去的目的就一個,告訴普京,如果侵略烏克蘭,俄羅斯將遭遇西方國家有力而一致的經濟制裁。不過,本恩斯沒有機會跟普京面談,而是在克林姆林宮用專線電話跟普京交談,因為那個時候普京只帶著幾位親信,正在黑海度假勝地索契。在電話中,普京並沒有否認進攻烏克蘭是無中生有,他再次羅列了美國的不是,在過去許多年都忽視了俄羅斯對自身安全的擔心。
站在普京的角度看,現在俄軍已經現代化差不多了,德國總理換人,美國越來越把注意力集中到中國,現是收復烏克蘭的最佳時機。回到美國以後,本恩斯向拜登匯報說,雖然普京還沒有作出最後的決定,但他進攻烏克蘭的想法有增無減。去年年底,一方面,俄國在部署軍隊,不斷增兵﹔另一方面,美國也開始動作,聯合盟國形成統一戰線,當然做起來很微妙,既不能讓莫斯科覺得你是在挑釁,又要提升烏克蘭軍隊的武裝,萬一開戰能自保。但最後兩者都沒有實現,沒能讓俄國感到放心,北約東括不會威脅俄國,也沒能嚇唬住普京,阻止戰爭的爆發。
這段歷史你已經很熟悉了,近在眼前,今天的這個節目我嘗試從更長的一個歷史階段來看看,主要是從蘇聯解體之後開始的這三十年的時間,俄羅斯和西方國家都做了些什麼,怎麼會走到今天的地步。這裡不作價值評判和是非功過,只是從事實陳述的角度來走一遍,如果時光倒推三十年,我們是否有不一樣的做法和結局呢?畢竟,美國歷經了六位總統,共和黨、民主黨都有,如果歷史再給我們一個機會,我們會怎麼做?這是今天節目的主題。
好了,言歸正傳。冷戰結束,蘇共倒臺之後,美國的政策是拉攏俄羅斯,把俄羅斯納入國際軌道,跟國際接軌,美國向俄羅斯表達了這麼一個意思:現在冷戰結束,過去的就過去了,咱們從今以後向前看,咱們合作共贏,一起走向美好的未來好不好呀?但沒料到的是,普京說不,我不要。西方國家的善意被澆了一盆涼水,但儘管如此,美歐國家卻再不願意回到冷戰時期的對峙、圍堵,而是繼續陽光政策和親善動作,其中德國最積極,跟俄羅斯發展貿易和商業,希望通過達成利益共同體的方式最終實現和平演變,結果弄得德國能源嚴重倚賴俄國。
2008年北約發表聲明,早晚會把烏克蘭和喬治亞接納為成員國,這話是14年前說的,但也就是說說而已,一直沒有實質的動作。歐盟還跟烏克蘭簽署了自由貿易協議,當然俄羅斯是強烈抗議的。當俄國侵略喬治亞、吞併克里米亞之後,美歐國家也沒有什麼反應,政策也沒有任何調整。這讓普京相信,他佔領烏克蘭全境也不會有什麼後果,國際社會不能拿他怎麼樣,烏克蘭軍隊也沒有還手之力。
今天看烏克蘭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就是俄羅斯要大國崛起,恢復過去蘇聯時期在東歐的勢力範圍,要做到這一點,要恢復過去的榮光,烏克蘭必不可少,烏克蘭在俄羅斯歷史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俄國沙皇在17、18世紀征服烏克蘭,俄羅斯從此崛起,成為歐洲列強。第一次世界大戰俄國戰敗,烏克蘭獨立,1991年冷戰蘇聯失敗,烏克蘭公投獨立,蘇聯原本的衛星國紛紛倒向西方,甚至加入了北約,加入了歐盟。在美歐西方國家看來,北約東括並不是侵略的架勢,而是中歐、東歐國家出於安全的考量,為了防止俄羅斯的遠交近攻才這麼做的,加入北約最安全,畢竟,在歐洲大陸,俄國有最大的常規軍隊,還有核武器。北約作為軍事聯盟,並不是為了爭奪土地、擴大勢力,而是抱團取暖,哪個拜把子弟兄受了欺負,大家一起出來擺平對方。但是普京不這麼看,他要的是大國崛起,要把周圍國家都團結在俄羅斯周圍,並在俄國實現獨裁統治。所以在普京的眼裡,北約就是他大國崛起的障礙,尤其是烏克蘭,絕對不能落到北約手裡。
要控制烏克蘭,就得有親俄羅斯政府。2004年,還是美國小布希政府時期,白宮的國安顧問萊斯訪問莫斯科,拜訪了普京,就是在那次會面當中,普京向萊斯介紹了維克多.雅努科維奇,烏克蘭總統候選人,萊斯後來回憶說,普京這麼做就是在跟美國表態,他非常關心烏克蘭總統大選,他支持親俄的候選人。烏克蘭大選後,雅努科維奇真的選上了,但是馬上就傳出大選舞弊醜聞,引發街頭抗議示威,這是烏克蘭的桔色革命。最後最高法院裁決,重新選舉,結果是親美的維克多.尤先科當選。在西方自由社會看來,桔色革命是民間自發的民主運動,但是在普京看來,這是美國在背後煽風點火,要把烏克蘭拉向西方,現在烏克蘭親美了,接下來就要在俄國煽風點火了。也正是在尤先科當選之後,普京說了這樣的話,蘇聯的解體是這個世界最大的地緣政治災難。那麼,普京認為美國在背後煽風點火的這個觀點有沒有證據呢?是不是無中生有、疑神疑鬼呢?哎,這就看你怎麼解讀了。
小布希當政時期,提倡推行自由價值觀的外交政策,在世界各國推動自由意識,具體做法就是向各國的民間組織、非政府組織提供撥款,發展和推動自由,烏克蘭也不例外。但為了避免莫斯科產生疑心,怕普京想的太多,一共就給烏克蘭提供了1千4百萬美元,一來這算是在推動自由事業上有所作為,二來這1千4百萬算不了什麼,做不了什麼大事,也起不到實質的作用,但就這1千4百萬,還真就讓普京更加相信,美國在烏克蘭煽風點火。
普京是在兩千年的時候出任俄國總理的,那個時候俄羅斯經濟蕭條、民生凋敝,普京上臺之後首先是放下身段,作出姿態要加入國際大家庭,要成為歐洲大家庭的一員,普京在德國議會發表了演講,他承諾將建設強大的民主制度,承諾跟西方密切合作,他宣布說,冷戰已經結束。普京的演講受到德國議員的廣泛好評,一來這就是西方自由民主國家希望看到的俄羅斯,二來普京講的一口流利的德語,他本來就是前蘇聯派駐在德國的克格勃官員。那個時候的普京在歐洲所到之處,跟當地的政客、商業領袖廣泛接觸,為俄國跟歐洲經濟的接軌,為俄國的經濟復甦奠定了基礎。當時德國總理施絡德(Gerhard Shroder)、義大利總理貝魯斯科尼(Silvio Berlusconi)都把普京看作是私人好友,當年小布希不就說麼,他能看到普京的靈魂,小布希還請普京到自己在德州的農莊,親自做烤肉。
那麼烏克蘭又發生了什麼呢?尤先科趁著橙色革命的浪潮當選總統之後,作出了種種努力往西方靠攏,但是步履維艱,黨爭、經濟停滯、根深蒂固的腐敗讓他很快失去了民心,但他的確是努力的嘗試過。2008年1月在達沃斯召開世界經濟論壇的時候,尤先科跟萊斯見面,那個時候萊斯已經是美國國務卿了,尤先科就對萊斯說,烏克蘭要正式申請加入北約,啟動MPA,Membership Action Plan。萊斯回憶說,當時白宮安全委員會就烏克蘭加入北約的事討論過,小布希就說,任何希望加入北約的國家,只要符合要求就可以加入。同年四月,北約峰會在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召開,就討論了烏克蘭、喬治亞這兩個前蘇聯衛星國加入北約的問題,雖然美國支持,但是,德國和法國強烈反對,理由是什麼呢?喬治亞跟俄國存在領土爭議,烏克蘭國內支持北約的民意不高,兩個國家還都不算是民主國家,不符合加入北約的條件。德國總理梅克爾強調說,北約如果接納兩國的申請,對普京構成直接的威脅,兩國加入後,對北約沒什麼好處。在峰會當天的晚宴上,小布希再次嘗試說服德國和法國,但還是沒能說服的了。第二天,萊斯和美國國安顧問哈德雷(Stephen Hadley)再次跟德法兩國官員溝通,萊斯本人就是蘇聯問題專家,她提到,俄羅斯希望重新把烏克蘭、白俄羅斯、喬治亞納入俄國勢力範圍,恢復當年蘇聯的國際地位,北約東擴是破這個局的最後希望,但是,德法兩國還是沒有被說服,他們認為俄國的經濟太虛弱,對西方的技術太倚賴,對西方不構成威脅。大家意見不同意,最後怎麼辦呢,最後就是發表了一個通告,說,北約同意,這些國家將來會成為北約的一員,僅此而已,既沒有說將來是什麼時候,也沒有任何申請加入的動作。這樣一做,烏克蘭和喬治亞就成了俄國的眼中釘,一個沒有任何北約實際保護的眼中釘,被俄國揍是遲早的事。在北約峰會的第二天,普京也來參加了,他在一次閉門會議上就毫不掩飾的表達了對北約東擴的不滿,還說烏克蘭不能算是一個國家,在一個公開場合,普京就質疑,當初蘇聯並沒有把克里米亞交給烏克蘭。
四個月之後,俄國軍隊就開進了喬治亞,理由是喬治亞政府軍跟當地親俄民兵起衝突,俄國派兵調解,雖然俄國並沒有侵佔喬治亞首都第比利斯,但俄國大舉入侵的動作,很明顯的是表明瞭莫斯科的態度,誰想加入北約誰就沒有好果子吃。
普京非常擔心在俄羅斯也會出現象烏克蘭那樣的橙色革命,2011年還真出現了,成千上萬的俄國人抗議示威,要求公正的大選,普京相信這就是美國在背後搗鬼,是美國大使館慫恿俄國老百姓上街,目地是要推翻他。緊接著,克林姆林宮就組織了大規模的反抗議大遊行,被稱作是反橙色革命大遊行。但是接下來在阿拉伯國家出現了一波有一波的顏色革命,更讓普京感受到威脅。他特別擔心烏克蘭實現了真正的民主、自由,特別是經濟再發展起來,俄國人就要問,我們的兄弟過上了好日子,那我們自己呢?從那個時候開始,普京就開始祭出了愛國主義,祭起了大俄羅斯民粹主義的大旗。
2010年烏克蘭再次總統大選,尤先科得票率不到5%,雅努科維奇贏了,就是那位莫斯科支持,但是被橙色革命選下臺的雅努科維奇,他這次贏得正當,他的競選綱領就是既要跟俄國搞好關係,也要跟西方搞好關係。但是這話好說不好做,它能給雅努科維奇帶來選票,但給他的執政埋下了禍根。
什麼樣的禍根?容我下次再詳細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