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許多為人熟知的歷史名言,但後半句往往被後人誤解或忽略。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在千百年的文化傳承中,古人以自己的人生經驗,總結了許多生活智慧,一代一代流傳下來。但是有不少古代的名言金句在流傳過程中漸漸被人們誤讀或誤解。所謂「自古後句出真相」,有些話如果只聽前一半,不聽後一半,意思就截然不同。下面就來看看有哪些我們經常讀,卻忽略了後半句真相的歷史名言吧!
1、父母在,不遠遊
【原文】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論語・里仁》)
意思簡述:父母還健在,不出去遠行。如果一定要出行,那麼必須告知去向。
這句話讓多少心向遠方的遊子,覺得父母是擋著自己自由的一堵牆。但其實父母是對我們年少輕狂的心,最寬容的約束。
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原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莊子・內篇・養生主第三》)
意思簡述:用有限的人生追求無限的知識,是必然失敗的。這句話一直被許多人用於鼓舞學習者珍惜時間、努力學習,在但卻忽略後面那一句「以有涯隨無涯,殆矣」。其實就是告訴你永遠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強求。
3、三思而後行
【原文】「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論語・公冶長》)
意思簡述:現在的人多誤解了意思,覺得做事應該想三次甚至更多。
三思而後行。
4、老來多健忘
【原文】「老來多健忘,唯不忘相思。」(白居易《偶作寄朗之》)
意思簡述:《偶作寄朗之》是白居易寫給好友黃甫朗之的一首五言詩。「老來多健忘,唯不忘相思」的意思就是:「雖然如今年事已高,但你我往日相處的情景卻還是歷歷在目」,表達出白居易對朗之的情誼。
5、閉門造車
【原文】「古語所謂『閉門造車,出門合轍』,蓋言其法之同。」(朱熹《〈四書〉或問》卷五)
意思簡述:只要按照同一規格,就算關起門來製造車輛,使用時也能和路上的車轍完全相同(古代的車兩輪之間的距離是固定的,符合規格,就能合轍)。
6、相濡以沫
【原文】「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莊子・大宗師》)
意思簡述:泉水乾涸了,露出了陸地,兩條魚為了能夠活下去,互相嘔出肚子里的水,來濕潤彼此的身體。與其這樣彼此辛苦的活著,還不如自由生活在江河之中,互相不往來的好。
看似濃情的開頭,其實是如此禪意的結尾:與其在一起那麼辛苦,不如給予彼此自由。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以上圖片皆來源:Adobe Stock)
7、言必信,行必果
【原文】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論語・子路》)
意思簡述:孔子說「如果只做到『言必信,行必果』,那你只不過是個固執倔強的小人罷了。」所以說「言必信,行必果」,並不是君子做人的道德標準。
8、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原文】「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孟子・離婁上》)
意思簡述:不孝的表現很多,但以不盡後輩的本分為最。舜娶妻的時候沒有稟告父母,是沒有盡到後輩的本分。但君子認為,舜雖然沒有稟告,但與稟告了是沒有甚麼區別的(因為舜娶妻是在堯考察了舜的德行後決定把女兒嫁給他的,而此時,舜的父母對舜還有偏見,稟告他們並沒有甚麼好處)。
但後人以訛傳訛,最後將「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誤解為沒有子嗣是最大的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