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看中國內幕節目,我是禹同。
2021年8月16日,中共《經濟日報》上有一篇文章,沒有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它的標題是《全國供銷系統全力做好抗疫保供工作》。
從表面上看,這與其它的中共馬屁文章沒有什麼區別,一如既往的自吹自擂。
文章中宣傳什麼「全國各地供銷合作社盡銳出戰,...在抗疫情、保供應、穩物價、惠民生、促生產等方面全面展現供銷力量」。
而在最近的上海疫情中,也出現了類似的宣傳,如《江蘇南京供銷集團1700噸民生物資馳援上海抗疫保供》。還有湖南、新疆、廣東、西藏、青海等等各地供銷系統也都有相關宣傳報導。
當然,中共宣傳雖然聲勢浩大,但是上海百姓依然處於基本生活物資嚴重匱乏的悲慘情境。
一幕幕情景讓人想起了幾十年前發生在中國大陸的大飢荒餓死數千萬人的慘劇。雖然程度不同,其實質卻完全一樣,都是中共一手造成的人禍。
在我們分析了中共的一些宣傳報導之後,發現在防疫的口號掩護下,中共正在進行一系列不為人知的大動作。
現在就讓我們為大家ㄧㄧ道來!
細心的朋友可能都發現到了,剛才提到的這些中共宣傳中有一個共同的主角,那就是供銷社。
現代的年輕人不太知道這個供銷社是什麼?然而對於年齡稍長的朋友來說,這三個字卻能勾起他們一段難忘的回憶。
供銷社全面復活
「供銷社」是中國計劃經濟時期的產物,也是物資匱乏的象徵。1949年中共建政之後立即推行計劃經濟,計劃經濟又稱為指令型經濟,所有資源分配,包括生產什麼、生產多少都由政府統一決定,人民則按照政府分配的物資來生活。
在計劃經濟時代,從1959年到1961年,全中國出現了三年大飢荒。因為沒有糧食吃,全國普遍出現吃草吃樹根的現象。新華社資深記者楊繼繩在其撰寫的《墓碑》一書中得出的結論是,從1958年到1962年,共有3600萬中國人在大飢荒中失去了生命。
造成大飢荒的主要原因就是中共大搞「人民公社」、「合作社」、「大食堂」,為了所謂的「超英趕美」的荒唐目標,全國大煉鋼鐵,到處宣稱糧食產量達到了「畝產萬斤」,逼迫農民把幾乎所有的生產資料和糧食都上繳歸為公有。
而中共卻把這三年的大飢荒,歸咎於根本不存在的「自然災害」。
正是因為計劃經濟才導致了中國陷入了困境。因此,中共政權為了活命,於1979年首次提出了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並不矛盾的論調。
1993,中共拋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至此,毛澤東時代實行的計劃經濟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
然而在10年之前,2012年,供銷社又被中共官方再度提起。2018年中美貿易戰爆發後,供銷社體系被提上了議程。
2019年10月,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向社會公布了一份《供銷合作社條例(徵求意見稿)》,引發輿論強烈關注,外界批評其為「計劃經濟復活」。
2020年9月24日,中共新華網刊登習近平對供銷社工作的講話。習近平說,供銷社有著悠久的歷史,要求繼續辦好供銷社,鞏固共產黨在中國農村的執政基礎。
究其原因,是因為中美貿易戰開打之後,中國經濟更加大幅下滑,外資紛紛撤離,供應鏈向東南亞等國家轉移。2020年初,中共病毒疫情又在武漢爆發,並蔓延全球。中國經濟再受重創,不少私營企業、商鋪、工廠倒閉,失業人口增多,民眾購買力明顯下降。
在這個大背景下,中共推出了「內循環」為主的經濟模式。2020年5月23日,中共兩會期間,習近平在一次政協會議上稱,「要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請記住這個詞「新發展格局」,現在發生的很多事情都與它有關。
「內循環」與「供銷社」引發外界對於中共國是否將重回毛澤東時代、實行「閉關鎖國」的擔憂。
從各種跡象來看,這種擔憂顯然是有道理的。
中共央視網2021年6月24日報導,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中央農辦、央行、銀保監會等四部門近日聯合出臺文件,要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
意見提出,到2023年6月底,打造若干具有示範引領作用的「三位一體」試點單位,為在中國農村全面推進「三位一體」鋪路。
試點工作從2021年7月正式開始,為期兩年。中共官方擬在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西北、西南選擇若干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進行「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的經濟模式試點。
去年,這個文件已經以紅頭文件形式向中國各地的供銷合作社下發,要求它們落實、推進。
顯然,供銷社這個計劃經濟的產物,正在全面復活。
而這次疫情,給了中共一個全面復活供銷社的好機會。
早在2019年,經濟學博士李松筠接受大紀元採訪時就表示,中共意識到中國經濟面臨危機,可能會回到五、六十年代物資極度匱乏的狀況,「它(中共)不得不統一收購和分派物資,說不定還會發糧票了。」
說到糧票,更會引起無數人的記憶。在那個荒唐、荒誕的年代,有多少辛酸的故事和它有關。
糧票是1955年∼1993年間中國計劃經濟時期的糧食配給憑證,在統購統銷背景下,城鎮居民的個人生存完全依賴於這些票證,尤其是在發生大飢荒的1960年代初。除糧票外,還有肉票、油票、雞蛋票、糖票、布票、煤票、肥皂票、傢具票等。當時以糧票為主的票證,則完全進入流通領域,甚至具有了貨幣的功能。
電子糧票來了
今年的3月份,中共新華網轉發了《經濟日報》的文章,強調「數字人民幣的落地和應用正迎來加速期」。近日,中共《科技日報》於11日報導《數字人民幣試點範圍再次擴大》的文章。
換句話說,被網友稱之為「電子糧票」的「數字人民幣」正在被中共加速推進。
數字人民幣自2014年由中國人民銀行著手研發,至今已有8年的時間。
2016年,中共央行行長周小川明確表示,計劃用十年左右的時間,讓數字貨幣取代中國有八百年歷史的紙幣。
顯然,中共在這個問題上有著周密的安排,而且這一目標似乎正在接近實現。
2019年末以來,中共央行在深圳、蘇州、雄安、成都及2022年北京冬奧會場景開展了數字人民幣試點測試。
2020年11月份開始,又增加了上海、海南、長沙、西安、青島、大連6個新的試點地區。
今年的4月2日公布了新增的第三批試點城市。
那麼中共用長達近十年的時間,大力推進的這個數字人民幣究竟是什麼東西?
大紀元《財商天下》曾經撰文分析,認為中共強推數字貨幣,很可能就是為全面恢復計劃經濟作準備。
「因為實行計劃經濟的前提是,政府必須要牢牢掌控所有生產資料(統購統銷)與國民生活資料的分配權。而貨幣數字化之後,每個人的財富就都會被政府牢牢掌控,它和正在恢復的全國供銷合作社和私企國有化一樣,都是中共在為全面恢復計劃經濟做準備」。
2020年,大陸央視大型紀錄片《華爾街》顧問陳思進發微博表示,央行司長發布會明確表示,人民幣數字貨幣不能兌換黃金和外匯!當時就一石激起千層浪,網友們紛紛痛罵說:這就是電子糧票嘛!
除了供銷社被全面復活,電子糧票也在被加速推進,而且還不僅如此...
就在上海疫情吸引了無數人焦急的目光之下,就在疫情的掩護下,中共的另一個大動作開始了。
全國統一大市場
一石激起千層浪!就在前兩個禮拜4月1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發布了。
深圳、上海兩地股市馬上應聲大跌。很多人再次驚呼,這是中共要重回三、四十年前的計劃經濟了。
據中共官方資料來看,中共中央高層正式公開使用「全國統一大市場」一詞,是在2015年8月19日。
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在部署發展現代流通業相關政策時指出,要堅決清除妨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各種「路障」...。
2021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深改委審議通過《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等文件,進一步提出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最近的一次,則是在今年3月5日,中共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強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抓好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
而與此同時,也是在去年的12月,在中央深改委通過《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的同一個月,一個巨無霸央企出現了。
2021年12月6日,經中共國務院批准,中國物流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那麼為什麼被稱為「巨無霸」央企呢?
據中共官媒報導,新組建的中國物流集團由原中國鐵路物資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物流板塊的中國物資儲運集團有限公司、華貿國際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包裝有限責任公司4家企業為基礎整合而成。
同步引入中國東方航空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作為戰略投資者,形成緊密戰略協同。
據介紹,這家巨無霸央企經營的網點遍布國內30個省(市、區)及海外五大洲,擁有土地面積2426萬平方米、庫房495萬平方米、料場356萬平方米;擁有鐵路專用線120條、期貨交割倉庫42座;整合社會公路貨運車輛近300萬輛...
就這樣,在人們不知不覺之中,在疫情的掩護下,供銷社全面復活、電子糧票加速推進落地、「巨無霸」央企出現,全國統一大市場要加快建設...一個個危險的信號,越來越密集的出現了,除此之外還有其它一些您沒有注意到的一些危險信號,也在悄悄地出現著。而所有的這一切都指向一件事那就是---中共的計劃經濟正在全面回歸。
由於篇幅所限,今天只能暫時為大家介紹到這了。我們將會陸續地在接下來的視頻中,為大家詳細介紹有關內容!
如果您喜歡這個節目,請幫我們點贊,新來的朋友請點擊訂閱按鈕,並打開小鈴鐺,這樣您就不會錯過我們的精彩節目了。
以上是今天的中國內幕節目,感謝您的收看,再會。
=====================
大家好,我是《中國內幕》主持人禹同。
喜歡我們的頻道,歡迎點贊,訂閱,評論,並開啟小鈴鐺🔔就可在第一時間觀看精彩內容哦〜
●《看中國》訂閱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LJYH0o60tlyAdy3g5GNrK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