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22年5月11日訊】四月底,德國總理蕭茲訪問日本兩天,跟基本首相岸田文雄。這是蕭茲上任以來第一次訪問亞洲國家,這跟前任梅克爾正好相反,梅克爾上任後訪問的第一個國家是中國。梅克爾執政16年,訪問中國12次,比訪問日本的次數翻了一番。根據《德國之聲》的報導,這次德國總理訪問日本,目地是強化兩國合作關係,之所以德國跟日本走進,是基於烏克蘭危機,基於中共政權對印太和平造成的威脅。烏克蘭戰爭爆發後,德國跟日本都強烈遣責莫斯科,也參與經濟制裁,但兩國都無法立刻停止購買俄羅斯能源,但毫無疑問的,兩國都跟默不作聲但在背後撐腰普京的北京政府,漸行漸遠。
烏克蘭戰爭標誌著梅克爾親善政策的失敗,她執政期間跟普京合作越來越密切,德國的能源也越來越依賴俄國供應,但是,經貿合作、能源對接都沒有阻擋普京進攻烏克蘭的行為,多年來緊密接觸滋生出來的關係網跟合作紐帶,現在面臨解套乃至於一刀兩斷的地步。
烏克蘭戰爭對德國無疑敲打了一記巨響的警鐘,吃一塹長一智,跟俄國獨裁者普京交往載了跟頭,那麼跟中國呢?跟中國獨裁者習近平的交往呢?就在北京冬奧會期間,普京到北京看比賽期間,中俄兩國發表通告,宣布兩國合作關係沒有邊界,幾天之後,俄國就開始了對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到現在為止,北京沒有作出任何調停的動作,是沒有調停的願望,還是沒有調停的能力?
普京攻打烏克蘭,習近平會不會攻打臺灣,幾個月前,歐洲還認為這不可能,是好戰者、是鷹派人士的叫囂,現在不會這麼想了。中共不計代價的清零,更是讓歐洲商業界損失慘重,從此以後,歐洲也會步美國的後塵,本土再沒有替中共遊說的代言人。其實歐洲商業界的不痛快早在疫情之前就開始了,北京政府推翻原先深化經濟改革的承諾,加強中央極權,加強政府對經濟的控制,甚至要求外資企業設置黨支部,清零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二月份,慕尼黑經濟學院作過一項問卷調查,這可是二月份,烏克蘭戰爭爆發之前,上海封城之前,45%的工廠表示會減少從中國的進口﹔55%的零售商表示會減少從中國的進口。歐盟中國商會負責人透露說,外資企業幾乎同時踩剎車,隱隱然,歐洲企業主都把烏克蘭和臺灣連在一起,與其中共開戰不得不放棄中國市場,還不如現在全身而退。
德國商業界如此,政治決策圈也是如此,也在重新思考中國戰略,四月底,德國議會通過一項決議,要求總理蕭茲加快向烏克蘭提供重型武器,但就這份決議還有中國內容,裡面有這麼一段,如果北京政府阻撓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或者北京政府向莫斯科提供武器,總理蕭茲要用制裁中國來回應。雖然這只是一項決議,不是法案,對德國政府沒有約束力,但是總理蕭茲透露說,這就是民意。
今年三月份,德國外交部長安娜萊娜.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發表了外交白皮書,最重點的就是北京政府,雖然沒有點名,但都白皮書的人心知肚明,不信我給你念一段:
21世紀存在的薄弱環節,還表現在獨裁政權在歐洲基礎建設層面的大量投資,在歐洲的公路、電網、車站碼頭等基建項目上的幾十億美元的投資。梅克爾所在的基督教民主黨是屬於中間偏右的政黨,現在處於反對黨地位,他們也一樣開始反省,五月初,在他們發表的國家安全政策意見書中,要求重新審視德國的經濟發展策略,需要有一個新的全球戰略,一個把重點放在歐盟、美國、和非洲的全球戰略,從新審視對其他國家過度依賴的策略。
德國精英階層如此,民間也是如此,朝野上下對中國話題的討論越來越多,三月份,法蘭克福匯報在顯著位置發表文章,大標題是:德國能跟中國市場拜拜嗎?答案是肯定的,中國話題不斷在記者們、評論員們、出版商們之間滾動,從汽車行業到五金礦產到種種領域,討論的中心主題就是:怎樣加強德國經濟的安全和穩定。
當然了,現在德國的中國話題熱,跟烏克蘭戰爭有直接的關係,跟中共的清零政策有直接的關係,歷史的演變往往不以人的主觀意志和情緒為意,德國對華政策怎麼個走向,那得十年之後再回頭看,現在作出判斷還為時過早,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德國對北京不再抱有浪漫的幻想,不會再像少男少女談戀愛那樣的憧憬幻想,取而代之的是成年人的冷靜思考,經過了歲月滄桑,走過了彎路之後的冷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