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頭三尺有神明,種什麼因,得什麼果。(圖片來源:志清/看中國)
網絡時代,常見的現象是:網上發言對不同意見惡語相向,互撕互噴。對天下大事,憤憤不平,或狂妄不羈或傳播不實信息。歷史上,留下了人物事例,證明人儘管聰明絕頂卻會因言辭不當招惹麻煩,耽誤前程。
唐末五代時,浙江新城有位詩人羅隱。羅隱詩文超群,非常有才華,他寫的「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為人千古傳誦。他少年時就有神童之譽,詩才神速,點韻便成。又擅長對句,凡人有難對之句,到他口就對成金句。比如有句「近比趙公,三十六年宰相」,多少人愁眉不展對不上,羅隱張口就來:「遠同郭令,二十四考中書」巧妙地穿插了郭子儀在中書歷二十四考的故事,人皆稱其奇才。
羅隱的才氣天下聞名,青州軍閥派人騎馬來討一首他的詩;朋友中了舉,他寫詩祝賀。那朋友的父親大喜過望,說得到羅隱的詩比兒子中舉還值得慶幸。
如此天資聰穎之人理應少年得志,平步青雲。羅隱卻事業婚姻屢屢受挫,是怎麼回事呢?原來人無完人,奇才羅隱有個大毛病——言辭犀利,或者說話不分地點場合,好事都叫他敗在一張嘴上。
有個財主家裡生了個大胖小子,他邀請羅隱參加孩子的滿月酒。按當地習俗,辦酒席的那天,給眾多客人上酸菜酸肉,就是指望客人吃了能說「酸多」(孫多)這兩字。這天,財主親自陪羅隱上桌,親自夾菜,只為討大才子一句吉利話。沒想到羅隱咬了口糖醋魚就說「酸死了」。財主氣的鼻子都歪了,心想:挺大個人這麼不會說話,再也不請你吃飯。
後來羅隱先後參加了十次科考,次次都落榜。因為他在考捲上寫下的詩文都過於尖刻。不是嘲諷皇上,就是揭露官場黑暗,字裡行間透露著狂妄。
一次天下大旱,考場出題如何防止旱災。羅隱提筆道,皇上不該帶著大臣們種種樹,規劃規劃河道,做點實質的功績嗎?您老拜龍王求雨有什麼用?祈禱就放在心裏罷了不是念給人聽的。這答卷按今天的話說就是零分高考作文,當然考不中。
羅隱又考了幾次,但還是改不了過於耿直的毛病。每次科考都讓他拿來吐槽看不慣的天下事。
《蜂》
不論平地與山尖,
無限風光盡被佔。
採得百花成蜜後,
為誰辛苦為誰甜。
蜜蜂辛辛苦苦採的蜜,到最後還不知道被誰吃掉了呢?來諷刺那些不勞而獲的官府大人。
《黃河》
莫把阿膠向此傾,
此中天意固難明。
解通銀漢應須曲,
才出崑崙便不清。
阿膠有讓渾濁的水變清的功能,羅隱卻說不要把阿膠倒進黃河裡了,這是沒用的,因為河水的源頭,就已經渾濁不堪了。諷刺當時朝廷上樑不正,官場黑暗。
憤青救國,大概自古無出路。就這樣羅隱科舉屢戰屢敗,和母親困守城中,生計無著,只能靠向親友借錢過日子。一來二去,只要羅隱來叩門,人家都假裝聽不見,不給開門。
羅隱回來告訴母親,母子二人因此對親友生了怨恨,恰恰這時來了位相面的說:「子天庭高聳,地閣豐隆,鼻直口方,目若明星,有王侯之相,切須保重!」說罷而去。
羅隱母子二人聞得此話,正在氣恨當頭,發願道:「可恨這些人的奚落,若明日果有王侯之分,定要報仇,定不讓這些人活,方雪我今日之忿。」一連說了幾日狠話。
有道是「人間私語,天聞若雷」。一日晚間,羅隱恍惚中見來了四個黃巾力士把他簇擁來到一處大殿,內中坐著一位神明,開口便道:「羅隱,汝本當有王侯之份,汝怎便生不良之念,要不欲借貸不與之人活,以雪胸中之忿?明日做了一方之王,殘虐刻剝,傷天地之和氣,損下界之生靈,為害不淺。連日值日功曹將汝噁心奏聞上帝,上帝大怒,天符牒下,將汝所有王侯福份盡數削籍。」
羅隱一夢醒來,對鏡一看,自己面貌大變:天庭偏,地閣削,口歪斜,鼻子塌。悔之不及。
本來羅隱還有一樁一般人想都不敢想的好事。當時的宰相鄭畋有一個如花似玉的千金,飽讀詩書。自從她讀到羅隱的「張華謾出如丹語,不及劉候一紙書」,害上了相思病,朝思暮想,發誓非羅隱不嫁。無奈宰相就把羅隱請到家裡來做客,小姐躲到屏風後面,窺視夢中情人,不料只看了一眼傾慕之情化為烏有。羅隱因相貌變得醜陋,一段佳緣也不了了之了。
後來羅隱又遇著那位相面的,相士吃驚道:「汝怎相貌一朝改變至此?定是心術不端,以致陰府譴責」。羅隱只得把做的夢說了一遍,道:「一念之差,折福至此,怎生是好?」相士道:「舉頭三尺有神明,舉心動念,天地皆知。汝若舉不善之心,便毒霧妖氛瀰漫,上天怎麼能不知道?相逐心生,心既不好,相亦隨變,此是必然之理。但自今以後一心懺悔,改行從善,步步學好,也可能還有挽救的機會。」說罷,搖頭嘆息而去。
羅隱不愧是聰明過人,雖然天生狂妄,口不擇言屢屢闖禍,但是悟性很高。自此之後,發心學做好人,再不敢存一毫不肖之心,無一毫非禮非義之事,善念虔誠,修口德,再不輕易說狠話。也不再口吐狂妄之言。平日以教書授人為業,稍有寬裕就賙濟他人,比如幫助了落魄的錢鏐。
後來錢鏐因剿賊有功,被唐昭宗封為鎮海軍節度使。錢鏐報羅隱賙濟之恩,派遣官員赍了金銀書幣,鼓樂喧天,到新城聘他為掌書記。
唐昭宗加封錢鏐為吳王,又加封越王,錢鏐上表稱謝,命羅隱寫表。表到唐朝,滿朝人都道如此好文筆定是羅隱之手,嘖嘖讚嘆。而羅隱早已改掉了自大的毛病,對讚譽不為所動。
朱溫篡唐後,建立後梁,久聞羅隱盛名,用右諫議大夫的官職召他去,被羅隱回絕。錢王想上表稱臣,羅隱勸錢王道:「朱溫篡唐不得人心,王是唐朝之臣,當興兵討逆義不容辭,復興唐室,名正言順,何愁不勝!怎麼能向他稱臣?」錢王聽羅隱這樣說,想道:「羅隱在唐朝屢舉不第,心中卻絲毫不怨恨唐朝,今反勸我起兵興復唐室,可見他並不計較個人得失,而是以道義為重,真是忠心貫日的義士啊!」自此更加欽佩他的人品,加以重用。
當地有的才子不屑仕於錢王幕下,錢王大怒,羅隱卻規諫錢王大度容人。當時,吳越的賦稅重,西湖上的漁戶要日納魚數斤,名為「使宅魚」,漁民不勝其苦。羅隱作詩上諫錢王:「呂望當年展廟謨,直鉤釣國更誰如?若叫生在西湖上,也是須供使宅魚」。錢王見詩慚愧,遂免了「使宅魚」稅。羅隱進諫都是有益於國家、善待百姓的事。言辭得體、又處處佔理,錢王凡事必聽。吳越十四州百姓多蒙其福德。
五代十國時期戰亂紛爭,吳越卻一直相對安定,羅隱輔佐錢王二十二年,功不可沒。當時吳越邦土的大事記、文告、奏表幾乎都出於羅隱之手,後來直做到諫議大夫,母親與妻子都受了誥命。
羅隱一生曲折,他在詩中寫道:「莫為危時便愴神,前程往往有期因。須知海岳歸明主,舟車何處不通津?但教方寸無諸惡,狼虎叢中也立身!」這是他一生的寫照。
羅隱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才高不能氣傲。狂妄自大往往會種下禍根。特別要修口德,說話要三思,不可輕易口出惡語。憤世嫉俗不如修心向善,行善積德,才可改變命運。當今各路網上「鍵盤大俠」,往往只圖痛快,不計後果。須知古人曰:「有一念而觸鬼神之怒,有一言而傷天地之和,有一行而釀子孫之災,皆須慎之。」也許,就是羅隱一生的啟示,現代人也當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