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22年7月12日訊】為了穩定房地產市場,廣東中山和福建平潭等地近日相繼出臺「限跌令」,限制房價每次降幅不得高於百分之五;廣東東莞也推出第三次樓市鬆綁政策,大部分區域不再限購。另據路透社披露,中國正計畫設立五千億元的國家級別基礎設施投資基金以刺激經濟。
綜合媒體報導,廣東中山4日起明定商品住房銷售價格一經申報,每次調整的間隔時間不少於3個月;如需調低申報價格,每次調降幅度不得超過上次銷售價格的5%,實際銷售價格上下浮動幅度不得超過申報價格的15%。
無獨有偶,曾經被視為「炒房」熱土的福建平潭,房價從每平方米超過2萬元如今打了對折。上個月平潭也祭出「限跌令」,各房地產開發企業在銷售商品住房時,實際銷售價格不得超出備案價格上下幅度的15%。
另外,廣東東莞市已分別在今年4月、5月,對樓市政策進行了兩次鬆綁。4日,東莞再進行第三次鬆綁,除限購區域外,東莞市其他區域暫停實行住房限購政策。居民家庭購買非限購區域內的商品住房,無需進行購房資格核驗。
中國1-5月商品房銷售額、銷售面積衰退2-3成
臺灣經濟研究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對本臺表示,中國1-5月份商品房銷售額和銷售面積跌幅都在2-3成之間。從年初,一些大型的房地產開發經營業者面臨債務危機後,疫情封城對GDP影響不小,需求面臨減緩。
「中國目前沒有通膨問題,也就無法誘發投資保值的需求。他們發現down(價格下降)得太快,所以在政策上反向希望鼓勵的作用。這還是在於中國根本的經濟問題,結構性調整,今年GDP走緩比預期來得高,對樓市購買力有比較大的狀況。」劉佩真分析。
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5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為5543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8.6%。其中,住宅待售面積增長15.0%。
除了各地政府相繼出臺幾波刺激樓市措施外,中國房地產業協會與浙江省房地產業協會商定,將於7月26日-27日,在杭州市聯合主辦「房地產紓困項目與金融機構對接商洽會」,議程包括金融機構紓困方案介紹、房企在市場變化中保持穩健發展和房企紓困轉型探索等。
中國樓市供給需求雙雙走弱
臺灣的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副研究員吳明澤接受本臺訪問時分析,過去中國房企先拿地、貸款蓋房、預售、再把房子拿去借錢,槓桿比例非常高。當恆大等房企違約,造成外溢效果,金融業首當其衝。他提到,資金斷鏈,對中國房產衝擊非常大。
「他們已經習慣過去這種高槓桿的方式,突然之間錢的來源沒了,很多的房地產業比較保守,不敢大幅擴充。」吳明澤說。
吳明澤指出,從需求面而言,這兩年受到疫情影響,加上大家也預期政府會嚴控房地產,價格不可能大幅上漲,所以需求面也面臨縮手。
吳明澤表示,「造成整個房地產業蠻蕭條。去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共同富裕,很明顯往回走,走回頭路的感覺。大家對中國大陸經濟沒有那麼大的信心,基本上房地產業也不會有太好的發展。」
中國救樓市 憂心引發系統性金融危機
中國新浪財經6月24日一篇《時隔半年,樓市限跌令,重出江湖了》指出,去年多個城市的限跌令仍沒止住房價下跌。發布限跌令的初衷,主要是怕跌幅過大引發樓市踩踏事件,引發無法收拾的局面。畢竟,房地產牽連著很多行業,尤其是銀行承擔著大量房地產貸款。一旦房價降幅過大,會引發很多人斷供,銀行會有一系列壞帳,進而引發一系列不可控的系統性金融危機。
根據第一財經不完全統計,包括近期發布限跌令的福建平潭在內,近一年內,至少有24城發布了房價限跌令,其中以三、四線城市為主。
南臺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助理教授朱岳中告訴本臺,中國從人行開始,要求銀行不能緊縮銀根。再往下,各地開始鬆綁買房政策。兩年多前還在打房,如今已經全部都反轉,幾個月內一大堆的政策出籠,最主要的擔心是經濟被房產業拖垮。
朱岳中:「很多人終其一生把賺的錢拿來買房,一旦買的房出問題,一大堆爛尾樓,可是我已經把我一輩子的錢押在這裡,一定會引發很大的民怨。」
朱岳中說道,大家常說長痛不如短痛,但是短痛是一個重大的硬著陸,很多人當下就完蛋;慢慢拖可能會很痛苦,但是有時間調整、因應。
中國推5000億人民幣基建投資基金救經濟
路透社5日引述知情人士透露,中國規劃設立5千億元人民幣的國家級別基礎設施投資基金來刺激經濟。據中國國務院5月底公布的經濟重點政策 -- 共33項的「紮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當中表示要加快水利、交通基建項目的規劃與支持;也提到如3千億鐵路建設債等措施,但並未提及類似國家基建基金等項目。市場關注中國在經濟復甦力度不如預期之際,是否會再有加碼政策。
版權所有 © 2006, RFA。 經自由亞洲電臺Radio Free Asia, 2025 M St. NW, Suite 300, Washington DC 20036 許可進行再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