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義之士雖身死,但其事蹟如同江水淵遠流長。(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唐朝年間,秉持仁義行事的押衙樂生遭到他人冤枉,最後被判處行刑。後來害死他的罪人都接二連三地離奇身亡,走訪過他離世之地的人都深信因果報應的存在。
仁義之士的冤枉
唐朝年間,西源一帶傳出山中被賊寇占領,對朝廷造反的傳聞。此時中丞杜式方出任桂州觀察使,奉詔抓捕這群賊寇,後來皇上又派出一名姓裴的郎中帶著詔令招撫賊寇。當他們經過桂州時,式方派出押衙樂生以及兩名副將,他們將接受裴郎中的指示行動。抵達賓州後,裴郎中對樂生與一名副將下令,他們兩人要前往賊寇的營中傳達皇上的詔令,並且寫了一封要給賊寇首領的信,表示要招撫他們歸順朝廷。
樂生與副將到了賊寇營地後,雙方沒有爆發衝突,賊寇首領黃少卿對於他們的到來非常高興,讓他們在這裡居住幾天。過程中,黃少卿對於樂生的佩刀相當滿意,並以相當誠懇的態度希望樂生能送給他,他會以兩名年輕的婢女作為酬謝,算是折抵佩刀的價值。樂生是一位講求仁義的讀書人,為了確實完成皇上的詔令,避免發生不必要的衝突,最後他答應了黃少卿的請求,以佩刀與他交換婢女。
兩人順利從賊寇營地回來覆命時,由於那名副將與樂生經常不合,他眼見有可趁之機,便心懷不軌地對裴郎中報告:「姓樂的押衙將我們的軍事秘密都泄露給那位賊寇首領了,對方相當親近他,因此還送給他兩名年輕的女性。」裴郎中得知後怒不可遏,立刻派人調查此事,結果真的發現有兩名婢女,便對樂生興師問罪。樂生對於莫須有的罪名非常生氣,他先是將事情的前因後果說清楚,並且以生硬嚴厲的語氣說:「我的佩刀價值幾萬錢,心中都將它當作寶物般地愛惜。由於我有使命在身,對方要求我送給他,我是不得不交出去。況且他給我的婢女價值還不及那把刀的一半,我究竟有甚麼過錯?」裴郎中聽完勃然大怒,立刻將樂生囚禁在賓州監獄,並且寄出一封給式方的信件,於公文中誣陷樂生犯下滔天大罪,要求式方一定要將其誅殺。
無法避免的死罪
由於裴郎中是皇上派出的特使,以公文表示他的部下接受賊寇的賄賂,必須將其誅殺懲罰,因此式方也不得依法辦理,開始著手程序。式方對於樂生的為人相當瞭解,他心裡明白樂生一定是遭人冤枉的,他看見樂生的狀子寫得鉅細靡遺,於是派人帶著公文追回樂生。另外他對使者親自交代:「如果樂生想要逃跑的話,你們千萬不要阻止他的行為,並將我的心意傳達給他。」後來使者來到囚禁樂生的監獄,並且如實轉達式方的意思,樂生聽完以後堅定地說:「我沒有罪,寧可接受一死:如果我今天選擇逃跑,就變成我有罪的證明了。」
後來樂生回到桂州,式方立刻召見樂生前來,並且詢問事情的狀況。樂生就將整起事件的來龍去脈詳細地描述一遍,式方聽完後就拿出裴郎中寄出的公文給他看,然後無奈地說:「現在看著這起事件,我並不是不知道你是被冤枉的,然而我卻沒有辦法可以救你呀!怎麼知道如何是好?」隨後讓樂生進行接受審訊的程序,樂生問負責審訊的人:「中丞的意思是甚麼?」對方回答:「中丞將依照特使的意見,你的死罪是無法避免了。」樂生聽見後大失所望地說:「既然中丞的意見也是這樣,那我還要申訴甚麼呢?」隨後拿起筆依照條文闡述自己是如何收下對方贓物的情況,已不再對事態懷抱希望了。
式方對於樂生相當憐憫與惋惜,當樂生的處刑之日將近,他立刻派人將樂生帶到他的面前,對他說:「我知道你實在太冤屈了,你還有甚麼事情要託付給我的嗎?」樂生淡淡地回答:「沒有。」式方又問:「你有兒子了嗎?」樂生回答:「有一個兒子。」式方便問:「希望他能取得甚麼職務?」樂生回答:「如果能夠當個衙前的虞侯就心滿意足了。」式方隨即寫下公文,並表示會贈予百千文錢,用來購買樂生安葬用的物品,然後繼續問樂生還有哪些事情想要實現。樂生說:「我自己是受誣陷而死的,一定不會打算逃跑,希望能除去刑具。另外讓我洗個澡,與我的妻子與兒子見最後一面,並與他們囑咐一下家裡的後事。」這些要求式方都答應了。
接踵而來的報應
時間到了實行樂生斬首處刑的日子,式方走上州城的南門,命令部下將樂生帶出監獄,與樂生作此生最後的道別。樂生將自己清洗乾淨後,整理好自己的頭髮,便動身走到城樓前,他說:「我今天將死在這裡,雖然身死,但也不算結束。」式方問他:「你心中會埋怨我嗎?」樂生回答:「不會,中丞你只是受到特使的逼迫罷了。」式方流下感傷的眼淚,吩咐下屬將樂生帶到圓場中,那裡替他準備了極為豐盛的飯菜。等到樂生吃完人生的最後一餐後,他便與自己的妻子、兒子告別,並說:「棺材已經買了嗎?如果沒有就趕快買,再拿一千張紙與10支筆放入棺材中。等到我死後,就會到天帝面前申冤。」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