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清零」政策導致經濟不安全感上升,中國進入節衣縮食的全民大儲蓄時代。(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2年7月23日訊】北京當局「清零」政策導致的經濟不確定性,加深了中國民眾未雨綢繆的憂患意識。中國央行的調查顯示,高達58.3%的消費者偏向「更多儲蓄」。與此同時,科技新聞平臺「36氪」針對40歲以下年輕人進行的線上民調也顯示,僅6.9%不儲蓄,40%每月儲蓄,其中高達27.4%每月存下超過50%所得,以應對失業和生病所需。這一現象表明,中國進入節衣縮食的大儲蓄時代,支撐中國經濟的三大支柱——樓市、出口和內需消費同步疲軟。
據《自由時報》報導,中國央行在50個城市,針對2萬名儲戶進行的第二季城鎮儲戶問卷報告顯示,收入信心與就業預期指數皆下滑,在消費與儲蓄意願上,僅有23.8%的人傾向「更多消費」,傾向「更多儲蓄」的人則上升至58.3%。
而在科技新聞平臺「36氪」針對2200名40歲以下年輕人進行的民調也顯示,僅有6.9%的人表示不儲蓄;在40%表示每月儲蓄的人中,有29.5%的人每月存下30%∼50%所得,27.1%的人存下10%∼30%所得,27.4%的人存下超過50%所得。
受調者有近87%為1981年至2012年出生的千禧世代與Z世代族群,這些人群本應是中國所謂消費世代的主力,但現在這些人中很多卻選擇少消費、多儲蓄。
據《南華早報》報導,在深圳證券公司實習的李名揚(音譯)說,「只要收入增加,儲蓄比例也將上升」,目前每月存下30%所得。今年取得金融學系碩士學位的他說,「疫情真的增添我的未雨綢繆感,我必須存錢以備不時之需,包括失業與生病,而也我也必須努力存錢買車、買房」。
在廣州從事銷售工作的25歲羅女士表示:「3月間我開始感到不安,我一些朋友與同事突然失去工作,他們的所得一夕間中斷,這讓我對失業的風險感到警覺,所以我開始更加節儉。」
為香港非政府組織從事翻譯的張露婷(音譯)說,「看著我帳戶的錢一點一滴增加,讓我對未來較有安全感」,儘管香港生活成本居高不下,但她每月存下近40%所得。
「36氪」的調查還顯示,約有10%的受調者表示,如果突然失業,存款僅夠維持1個月的生活,22.4%的人表示可以生活半年,18.1%的人表示可以生活半年至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