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神話中眾英雄獵野豬。(圖片來源:wiki/CC BY-SA 3.0)
從古至今,無論東、西方社會,「勇敢」一直都是人們所推崇的崇高品德。也因為被賦予了這個價值標籤,所以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努力做到「勇敢」這件事。
那麼,到底甚麼是「勇敢」呢?時下有許多年輕人認為,敢做別人不敢做的事,就是勇敢的人,真的是如此嗎?或許從甲骨文的「敢」字中,我們可以找到一些解答。
「敢」字的含義
「敢」字的甲骨文,最上面是一隻野豬,野豬的下面是獵叉,最下面是手,也就是說,手持獵叉抓野豬就是「敢」。因為野豬非常凶猛,遇到攻擊時,不但不會像其他動物那樣害怕逃跑,反而會衝向敵人。甲骨文上的豬就是面對獵叉,而不是背對著的。
到了金文的「敢」就更厲害了,獵人只用手抓,連獵叉都省了,底下是甘,表示讀音,可是之後的演變把野豬簡化得太厲害了,幾乎跟爪差不多,旁邊的手變大、變長,甘也錯變成了古。小篆的「敢」則已經看不出抓野豬的樣子了,所以最後又從金文演變,把野豬,還有手的字形變得方正硬直,讀音的甘也省略了。
那麼,甚麼是真正的「敢」呢?是不是只要膽子大、不怕死就行了呢?其實,除了像甲骨文中的野豬一般,面對威脅毫不畏懼之外,如果還能用智慧去解決問題,那就可稱得起是真正的「敢」了。
孫堅智退海盜
東漢末年,朝廷腐敗,天下大亂。亂世中,江南出了一位名叫孫堅的英雄,他勇敢機智,而他智退海盜的故事正是「敢」這個字的最佳詮釋。
孫堅17歲那年,和父親一起乘船去錢塘。不料,船到錢塘江口,忽然遇上了一夥海盜。他們氣勢洶洶地跳上客船,不由分說,就搶走了乘客的財物。洗劫一空後,又在岸邊吵吵嚷嚷地分贓。
船上的乘客大都是商人,一個個嚇得膽顫心驚,躲在艙裡不敢露面。來往的船隻都停在原地,不敢前進。
孫堅向來對這些惡人十分厭惡,便對父親說:「我能趕跑這些強盜,讓我去制伏他們。」
父親說:「你一個小孩子怎麼做得到?」
父親的話還沒說完,孫堅已經跳下船,提著刀上岸了。快要接近強盜們的時候,孫堅用手比畫著東西指揮,做出好像要兵分幾路包抄強盜的樣子。強盜見了,以為官兵追捕他們來了,立刻扔下搶來的財物四散逃走。孫堅追上前去,砍下一個強盜的腦袋,並提了回來,父親見狀,大吃一驚。
從此,少年孫堅智退海盜的事跡就傳揚開來,官府還因此召他做專門管理治安的校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