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的華北大旱災。示意圖(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每一個王朝或國家在覆亡之前,都是有一些預兆的。古人講:「天欲亡之,必先徵之;其未警醒,以其昏昏。」清朝年間,各種天災頻繁不斷。據資料統計,清代各種天災的次數,都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朝代。而在清代頻繁的旱災中,最大、最具毀滅性的一次,要數清末光緒初年的華北大旱災。
這場旱災的特點是時間長、範圍大、後果特別嚴重。從1876年到1879年,大旱持續了整整四年;受災地區有山西、河南、陝西、直隸(今河北)、山東等北方五省,並波及蘇北、皖北、隴東和川北等地區。大旱不僅造成農產絕收,田園荒蕪,而且「餓殍載途,白骨盈野」,餓死的人竟達一千萬以上。由於這次大旱以1877年、1878年為主,而這兩年的陰曆干支紀年屬丁丑、戊寅,因此人們稱之為「丁戊奇荒」。又因河南、山西旱情最重,又稱「晉豫奇荒」、「晉豫大飢」。
光緒元年(1875年),北方各省大部分地區先後呈現出乾旱的跡象,京師和直隸地區在仲春時節便顯示了災情。一直到冬天.仍然雨水稀少。與此同時,山東、河南、山西、陝西、甘肅等省,都在這年秋後相繼出現嚴重旱情。
光緒二年(1876年),旱情加重,受災範圍也進一步擴大。以直隸、山東、河南為主要災區,北至遼寧、西至陝甘、南達蘇皖,形成了一片前所未有的廣袤旱區。京師及直隸地區,因旱情加重,全省收成減半。旱災還引發了蝗災,蝗蟲遮天蔽日,把枯萎的殘存莊稼吞食精光。到夏秋之間,又因陰雨連綿,大清河、滹沱河、瀦龍河、南運河、漳河、衛河同時氾濫,致使遭受了旱、蝗之災的土地又被水淹。這一年,直隸省遭受水、旱、風、雹的地區達63個州縣。
山東省在這一年,除章丘等小部地區有一段時間略遭水災外,絕大部分地區均遭旱災,全省收成不到三分。據《申報》載,由於旱災,山東各地災民紛紛逃荒、鬧荒或祈雨。但祈雨無濟於事,各處「飢黎鬻妻賣子流離死亡者多,其苦不堪言狀」。
北方的陝西、山西、遼寧等省也遭受到旱災的威脅。陝西全年乾旱,夏秋歉收,冬春多數地方種不下去。山西因旱災嚴重,許多地區幾乎顆粒無收。奉天的義州(今遼寧義縣),因大旱無雨,飢戶多達十萬。
經過近兩年的大旱之後,華北大部分地區的災情在丁丑年(1877年)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狀態,尤其是山西省,旱荒空前。毀滅性的旱災,使山西農村長時間大面積的減產與絕收。連續兩年的饑荒,使農戶蓄藏一空將愈來愈多的災民推向死亡的邊緣。
隨著旱情的發展,可食之物的罄盡,「人食人」的慘劇發生了。大旱的第三年(1877年)冬天,重災區山西,到處都有人食人現象。
河南的災情,與山西相似。經過連續兩年的大早,富饒的中州平原,已化為千里赤地。當年的《申報》刊登消息,說河南全省「歉收者50餘州縣,全荒者28州縣」。但是,奉旨幫辦河南賑務的刑部左侍郎袁保恆抵豫則宣布:全省報災者八十七個州縣,饑民五六百萬。
旱災的陰影,還籠罩著陝西全省。同州府員的大荔、朝邑、邰陽(今合田)、澄城、韓城、白水及附近各縣,災情。極重極慘」。走投無路的饑民鋌而走險,聚眾槍糧,有的甚至「攔路糾搶,私立大纛,上書『王法難犯,飢餓難當』八字」(1877年10月3日《申報》)。
甘肅東部、四川北部,也發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旱。《南江縣誌》對川北的旱災有翔實的記載:「丁丑歲,川之北亦旱,而巴(中)、南(江)、通(江)三州縣尤甚……赤地數百裡,禾苗焚稿,顆粒乏登,米價騰湧,日甚一日,而貧民遂有乏食之慘矣:蔬糠既竭,繼以草木,面麻根、蕨根、棕梧、批把諸樹皮掘剝殆盡……登高四望,比戶蕭條,炊煙斷縷,雞犬絕聲。服鳩投環、墮岩赴澗輕視其身者日聞於野。父棄其於,兄棄其弟,夫棄其妻,號哭於路途…。是冬及次年春,或舉家悄斃.成人相殘食,饉(死部)殍不下數萬。」
這一年,包括京師在內的直隸和魯西北地區以及江蘇、安徽的部分地區,依然有較嚴重的旱災。以直隸縣為例,僅河間一府就有二百餘萬災民。災荒之年,社會動盪,許多災民為死裡求生而鋌而走險。在武強縣,有災民組成的「砍刀會」;霸州、通州等地方也多有災民組織武裝.進行搶糧鬥爭。
到1878年初,北方大部分地區仍然持續乾旱。山西省自春至夏,旱情未得緩解。到6月間有過短暫的雨水期,之後又連續亢旱,一直延續到次年七月。不過從整個災區來看,旱情開始減輕,陝西、山東、河南、直隸等省的旱情都趨於緩解。但是,經過連續三年的特大旱災,老百姓對於天災的承受能力已近乎極限,因旱災帶來的各種人間慘劇,並未因旱情的緩解而相應地減少,反而更多更嚴重了。
在這一年的春夏之交,一場大面積瘟疫向災區襲來。河南省幾乎十人九病,陝西省「災後繼以疫癘,道饉(死部)相望;山西省百姓因疫而死的達十之二三。
在這一年的春夏之交,一場大面積瘟疫向災區襲來。(圖片來源:Adobe Stock)
進入光緒五年(1879年),儘管山西省仍然大旱如故,但在東起直魯、西迄陝甘的廣闊土地上,畢竟已降下甘霖,乾涸的河床裡重新蕩漾起清波,龜裂的土地開始滋潤,並重新泛起了綠意。旱災已進入尾聲,苦難的歲月就要結束。可是,正當人們準備重建家園之時,一場新的災難驟然而至,這就是7月1日發生在甘肅武都的震級達8級、烈度為11度的大地震。在地震中受到破壞或受到影響的地區,大部分在旱災區域之內。
據不完全統計,從1876年到1878年,僅山東、山西、直隸、河南、陝西等北方五省遭受旱災的州縣分別為222、402和331個.共955個。而整個災區受到旱災及饑荒嚴重影響的居民人數,估計在一億六千萬到二億左右,約佔當時全國人口的一半;直接死於饑荒和瘟疫的人數在一千萬人左右;從重災區逃亡在外的災民不少於二千萬人。
當年清朝官員提起這場旱災,稱其為清王朝「二百三十餘年來未見之慘淒,未聞之悲痛也」。時任山西巡撫的曾國荃稱「丁戊奇荒」為「二百餘年未有之災」,「赤地千有餘里,饑民至五六百萬之眾,大祲奇災,古所未見」。今天再回顧這場天災,仍不免使人毛骨悚然。
參考資料:《三千年天災》、《中國近代十大災荒》
責任編輯:穆瑤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