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忍百箴》傳達了中國忍文化的深刻內涵。(圖片來源:看中國製作)
《勸忍百箴》的作者是元朝的許名奎,書成於元武宗至大三年庚戌(公元1310年)。《勸忍百箴》共計一百篇。其內容包括忠孝仁義、喜怒好惡、名譽權勢等多個方面。全書以一百篇箴言的方式,傳達中國忍文化的深刻內涵。
古訓嘉言可以作為今日之借鑒,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本篇為讀者介紹《勸忍百箴》一書中《躁之忍》的內容。
【原文】養氣之學,戒乎躁急。刺卵擲地,逐蠅棄筆。錄詩誤字,嚙臂流血。覘其平生,豈能容物?
[大意]培養自己的浩然正氣,關鍵在於要戒除急躁的性格。
晉人王述平日性格急躁。王述曾經吃雞蛋,用筷子刺,未刺中,便大怒將雞蛋拋擲於地上。蛋滾動不停,便下床用屐齒踏蛋,又未踏住。極為惱怒,抓起來塞進嘴裡,咬碎又吐出來。
三國時魏國的王思脾氣暴躁且剛愎自用,常為小事發怒。王思老年時,脾氣古怪,捉摸不定,經常無故大發雷霆,手下的人為伺候他,忙的不可開交,還經常挨罵,不知他的火氣從何而來。王思的脾氣很急,一次他提筆作畫,有隻蒼蠅停在筆桿上,驅之又來,一連數次,氣的他將筆摔下,去追滿屋亂飛的蒼蠅。最後,蒼蠅沒抓到,他因而將怒氣轉發在筆上,對其又踩又跺,直到把筆毀了,方消怒氣。
唐朝時期的大臣皇甫湜性情非常急躁,非常人所能及。一次,皇甫湜被蜂螫了手指,大為躁怒。讓家中僕夫及鄰里的小孩,將蜂巢取下來裝在畚箕裡,他用高價買下來。一會兒,所有的蜂子都飛聚在他家庭院中。於是,他又讓家人僕夫將蜂捉住,在砧上、杵臼中砸爛搗碎,再將汁液用布絞取出來,以解螫手之痛。還有一次,皇甫湜兒子皇甫松抄錄幾首詩,發現有個字寫得有些小錯誤,便蹦跳著大罵不止。他來不急用木棍打,就用牙將他兒子的手腕咬得直淌血。
以上三人就連平時都如此急躁,這三個人在生活中怎能做到寬容為懷呢?
(註:晉人王述後來擁有顯要官職後,常以柔和之道治事。謝奕性情粗暴,曾怨恨王述,用惡毒之言痛罵他。王述不予理睬,面向牆壁站著而已。過了半日,謝奕離去了,他才回到座位上。人們因此稱讚他的涵養。)
【原文】西門佩韋,唯以自戒。彼美劉寬,翻羹不怪。
[大意]戰國時魏國人西門豹,自知性急,他之所以佩戴皮腰帶,是為了警戒自己不要急躁。東漢的劉寬,性情平和寬厚,僕人打翻羹湯弄髒了他的朝服,他都沒有降罪於僕人。
【原文】震為決躁,巽為躁卦。火盛東南,其性不耐。雷動風撓,如鼓爐鞴。大盛則衰,不耐則敗。一時之躁,噬臍之悔。
[大意]震卦指東方表示暴躁,巽卦指東南表示偏躁。東南火盛,其性質不安於常情。雷鳴風起,就像是通過風箱給爐裡煽風,火越燒越旺,終致不可撲滅。事物在達到最盛的時候通常會開始衰落。不合常情就會失敗。一時的急躁,換來的可能是無法挽回的悔恨。
歷史故事:劉寬寬宏不校
劉寬,字文饒,東漢時期宗室名臣,漢高祖劉邦十五世孫、司徒劉崎之子。劉寬早年歷任大將軍掾、東海國相、尚書令等職,後轉任侍中、屯騎校尉,再遷宗正、光祿勛。劉寬曾兩度出任太尉,位列三公之首。劉寬為政以寬恕為主,被海內之人稱為長者。
劉寬在一次外出時,遇到一位丟了牛的人。那人在劉寬車中找到一頭牛,說這是他的。劉寬聞言,不作辯解,直接下車步行回家。不久,認牛的人找到了自己失去的牛,於是把劉寬的牛送還給他,並磕頭謝罪說;「我愧對長者,願意接受您的處罰。」劉寬說:「東西有類似的,事情容許有失誤,麻煩你把它送回來了,又為什麼要道歉呢?」州裡的人都佩服他這種寬宏大量不與人計較的精神。
劉寬的性情溫和善良,從來沒有發過脾氣,即使在急迫匆忙時,也未曾見他容色嚴厲,言辭急迫。他的夫人對此也感到奇異,為了試探劉寬的度量,想激他憤怒。有一次,正當劉寬整理好衣冠穿束,準備上朝時,夫人命侍婢捧肉羹進入,故意將肉羹翻倒沾污劉寬的朝服,而劉寬神色不變,仍然和祥關心地慰問侍婢說:「肉羹是否燙傷了你的手?」他的寬宏度量,竟然到如此程度,天下的人聞風都尊稱他為寬厚的長者。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