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業沒有廠妹,只剩廠媽(圖片來源:STR/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2年9月2日訊】陝西漢中,一間曾經擁有200名工人的包裝廠,如今只剩下30幾名工人,她們平均年齡都在40歲以上。
包裝廠老闆的兒子長遠告訴記者,這間當地規模第二大的工廠,已經有10年沒有招到40歲以下的工人,「因為壯勞力外出打工,年輕人都去了大城市,只剩下留守的大齡婦女。」
是什麼導致年輕人逃離工廠?製造業能否再給年輕人一個進廠打工的理由?
當失去了年輕人的工廠變得不再年輕,年輕人逃離的背後,不只是選擇的問題。
1、沒有廠妹,只剩廠媽
在陝西漢中千里之外的廣東,已經50歲的夏阿姨,每天都會準時走上流水線,在8小時裡重複地為眼前的產品包裝貼上標籤,而這樣的工作她已經堅持了10年。
夏阿姨所在的工廠,主要生產一種常見的塑料掛鉤,因為工藝上幾乎沒有技術含量,所以對應聘工人的要求非常低。
「當初我問招工要求是什麼,人家說有手就行,我來以後發現真的是這樣。」據夏阿姨介紹,她所在的產線一般5個人一組,主要的工作內容就是給已經製作好的產品貼上標籤。
不過就是這樣一件看上去格外簡單的工作,也有近2年沒有招到足夠的工人來填滿流水線上的工位。夏阿姨還發現,工廠裡的年輕面孔已經越來越少,最後留下來的都是和她年紀相彷的老姐妹們。
「最早的時候有一些偏遠地方的年輕女孩來我們這裡當‘廠妹’,但是前幾年就已經看不到年輕人了。現在光剩下我們這些‘廠媽’了。」
夏阿姨說,因為工作簡單、收入穩定,一開始還是有不少年輕人願意進廠做工,但是過了半年到一年之後,很多人就不來了。至於離開的原因,「有的是嫌錢少,有的是覺得工作太枯燥。」
夏阿姨透露,10年前她進廠的時候,基本工資只有1100元,每天8小時之外還可以加班拿到每小時18元的加班費,一個月算下來到手工資最少也有3000元。
當時這個薪資水平,比在老家飯店端盤子、洗碗要高得多。「而且那個時候租房也便宜,只需要300到500塊就可以租到一個單間,去掉吃喝生活費,一年下來攢個兩三萬塊錢基本沒有問題。
但是現在的生活壓力明顯更大一些。
在過去10年裡,夏阿姨的基本工資從1100元漲到2200元,加班費也變成每小時20元,綜合下來平均月收入達到了4500元左右。
工資雖然比以前多了,但漲幅有限,更現實的是生活成本也上漲了不少。」現在租一個十幾平米的單間最少要1300塊錢,物價也比以前高了不少,確實沒以前好過了。「
為了賺到更多的錢,有不少年輕人會選擇進電子廠打工,不僅包吃住,基本工資加上加班費一個月到手也有6000元到8000元。但是付出的代價是更頻繁地加班,以及犧牲更多的自由。
記者瞭解到,出於安全和效率的考慮,大多數電子廠會要求工人嚴禁將手機帶到流水線上,而除了中午有半小時可以吃飯休息外,其餘的時間基本都要待在流水線上進行重複的工作。
對此,長遠表示,傳統的勞動密集型行業雖然以效率為目標創造出了流水線,但是大多數年輕人很難接受這樣枯燥的工作方式,這也是很多年輕人拒絕進廠的首要原因。
夏阿姨稱,自己曾將親戚家的小孩帶到廣東,但對方進了電子廠不到半年就辭職不幹了。」說是廠裡面管得太嚴,上班收手機、上廁所要打報告。本來就是單休,還經常要加班。
每個月也能拿到8000多,但是除了在流水線上工作,都沒時間花錢。「夏阿姨說,現在能夠老老實實打工賺錢的年輕人已經很少了,」比起賺錢,他們好像更在意享受生活。「
2、為」尊嚴「,年輕人逃離進廠
年輕人拒絕進廠打工的原因,一定程度上也和職業尊嚴有很大的關係。
在改革開放初期,有許多來自內地農村的年輕人前往深圳特區」淘金「,他們湧入服裝廠、玩具廠等各種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工廠,在枯燥的工作崗位和髒亂的工作環境中追逐著自己的夢想。
當時,他們一個月的工資比在老家的父母一年賺得都多,不少人因此為自己」打工仔「、」打工妹「的身份感到驕傲。
但是隨著社會輿論環境的變化,」進廠打工「不知從何時開始變成一件不值得炫耀,甚至是有損尊嚴的事情。在回到老家省會做地產銷售之前,阿傑曾經在深圳待了一年,也就是這一年,讓他從此拒絕」進廠打工「。
」其實我當時就是單純奔著賺錢去的,加班什麼的,也都能接受。但是他們管理工人的那種方式,會讓你感覺到你不是一個人,你只是流水線上的一顆螺絲。「
阿傑說,大部分規模比較大的工廠都會採用軍事化的管理方式,早上到廠裡先開早會、喊口號,中午排隊去食堂吃飯,車間裡面也不允許玩手機、不允許說話聊天,上廁所要先報告,等有人來頂你的位置才能去。」有那麼一瞬間我在想,這和坐牢又有什麼區別呢?「
阿傑表示,在廠裡面除了工作就是休息,每天往來於車間和宿舍,讓他感覺到生活單調又乏味。走出工廠,他也感受到整個社會都戴著厚厚的有色濾鏡來看待」進廠打工「的年輕人。
」在網上經常能看到讓別人找個廠打螺絲的梗,雖然這是一句玩笑話,但是當它和你有關的時候,就變得一點也不好笑。「
在深圳打工的一年裡,阿傑幾乎每個月都能拿到1萬元的工資,比許多留在老家的同學都賺得多。但是當他回到老家和親戚朋友說起自己的工作時,仍然感覺到自己身處職業鄙視鏈的最底端。
」我們村裡有留在縣城當老師的,有在私企做文員的。不誇張地說,可能我一個月賺得能抵他們三個月,但是一說起我在廠裡打工,他們突然都變得很自信,還問我知不知道‘三和大神’。這種感覺很不好受。「
與阿傑的選擇有些相似,剛剛工作3年的大壯也曾經在親戚的建議下試圖」進廠打工「,但在短暫體驗過電子廠的軍事化管理後,他選擇成為一名外賣騎手。
」其實薪資都挺滿意的,但就是感覺很壓抑、不自由。「
大壯說自己天性散漫,很難做到在一個固定的位置重複做一件事情,而當外賣騎手可以見識不同的人和事物,感覺每天都會有新鮮感,這讓他對工作本身充滿了熱情。
甚至在職業尊嚴方面,大壯感覺到外賣騎手已經是一個被社會輿論所認可,並且帶有正面標籤的職業。」因為現在經常能看到媒體對外賣騎手的正向報導,所以也讓很多人對外賣騎手這個職業有了更積極的態度。
而且現在的人素質也更高了,有時候送餐遲了,顧客也不會破口大罵,還會理解你。這種對職業身份的認可,是之前做‘打工仔’感受不到的。「
3、一個無法拒絕的理由
當人們討論年輕人拒絕」進廠打工「的理由時,問題好像都出在工廠身上,但年輕人可以拒絕」進廠「,工廠卻連選擇的權力也沒有。
江蘇某大型高端裝備製造企業人力資源總監青雲告訴記者,年輕人拒絕進廠的情況5年前就出現了,但企業能做的也很有限。
為瞭解決用工荒的問題,青雲所在的企業增加了招聘渠道,也提高了薪資待遇,但事實是很多人寧願去送外賣、送快遞,也不願意做技術性工作。
青雲表示,現在的年輕人,都想拿高工資,又不想出力,還不想被人管理,往往在職業選擇上高不成低不就,」但出現這種情況也不完全是年輕人的問題。「
青雲說,80後在做職業規劃的時候,能夠看到自己的每一點付出都會得到回報,特別是在買房這件事上,他們有能力通過努力工作實現買房的夢想,」但現在的年輕人在這件事情上看不到希望。「
青雲認為,這種沒有」夢想「的狀態,導致了很多年輕人在面對職業規劃時選擇」躺平「,只看到眼前的得失,不去努力獲得長期的成長。
」很多人都會想,努力也沒有用,反正也買不起房,現在能賺到錢夠自己花就可以了,還考慮什麼以後?「
不只是對自己的人生沒有夢想,最近幾年的經濟趨勢還讓許多年輕人做起了不切實際的」白日夢「。
在過去的10年間,網際網路產業得到了高速發展,由此產生的電商、直播等一系列新業態,創造出了一個個造富神話。當年輕人看這些捷徑時,便很難再老老實實地接受實體行業一步一個腳印地緩慢成長。
」舉一個不恰當的例子,一些明星和帶貨主播們,隨隨便便就能賺到一個普通人幾輩子都賺不到的財富,在這種環境下,哪個年輕人不夢想著一夜暴富?「
據青雲介紹,他們廠曾有技術工人辭職回老家從事電商和直播帶貨,並且也做出了一些成就,」但是這種成功畢竟是鳳毛麟角,失敗的仍然是大多數。夢想很豐滿,現實總是很骨感。「
事實上,目前國內有很多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工廠,都面臨著」不再年輕「的問題。它們曾經憑藉人口紅利帶來的廉價勞動力優勢,成為了經濟增長的重要基石。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口紅利的消失,這些沒能與時俱進的工廠,也和當初選擇它們的」年輕人」一起變老。
誠然,年輕人終會變老,但也總有人正年輕。當傳統製造業的數量優勢不再適用於新時代,工廠要如何永葆青春?年輕人需要進廠的理由,工廠更需要與時俱進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