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3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中非合作論壇開幕式上準備發表講話。(圖片來源:MADOKA IKEGAMI/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2年9月24日訊】在西方國家和人權組織就近期聯合國人權報告中關於中國對待新疆地區維吾爾人和其他少數民族的行為而譴責中國之際,大多數非洲國家一直保持沉默。
今年8月,聯合國時任人權事務負責人米歇爾·巴切萊特(Michelle Bachelet),在任職的最後一天公布了這份報告,指出中國對新疆地區維吾爾人和其他人的行為「可能構成國際罪行,特別是危害人類罪」,並援引了諸如集中營任意拘留、酷刑和性暴力等虐待行為。
一些西方國家及其盟友,現在正推動聯合國設立調查委員會,進一步調查聯合國報告的發現。但這是否能夠推行,取決於有多少成員國支持西方。
中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大使陳旭,於9月13日在人權理事會第51屆會議上發表聯合聲明,稱這份關於新疆的評估是「基於虛假信息,得出的錯誤結論」。 該聲明由其他28個國家簽署,近一半的支持者來自蒲隆地、喀麥隆、葛摩、埃及、赤道幾內亞、幾內亞、厄利垂亞、衣索比亞、獅子山、南蘇丹和辛巴威等非洲國家。
去年,在非洲的43個國家中,只有兩個國家——史瓦濟蘭和賴比瑞亞——簽署了聯合國譴責中國新疆政策的公報。六月,兩國再次簽名,但他們是罕見的例外。
作為非洲大陸第三大經濟體的南非,既沒有簽署支持中國立場的信函,也沒有表明批評中國的立場。 分析人士告訴美國之音,被視為非洲大陸領先的民主國家的南非,在這個問題上基本上保持沉默。
康奈爾大學人類學系副教授馬格努斯·菲斯克喬(Magnus Fiskesjo)說:「南非有著光輝人權榜樣的光榮傳統,但現在卻在掙扎之中,對中國的種族隔離隻字不提。」 他指的是南非1948年至1994年期間的種族歧視和隔離系統。
南非國際關係與合作部的官員沒有回應美國之音的置評請求。
偏袒中國
南非國際事務研究所中非專家科布斯·範斯塔登(Cobus van Staden)表示,由於中國的經濟影響力,大多數非洲國家根本不想在新疆問題上「挑釁」,在許多國家看來,新疆似乎遙不可及。
他說:「我們已經看到大多數非洲國家站在中國一邊,其中包括許多穆斯林為主的國家。……至於非洲夥伴將如何在人權理事會投票(如果有投票權的話),我比較擔心他們可能會投給中國。」
他說,這是有原因的。 中國是非洲最大的貿易夥伴,遠遠壓過西方,且許多非洲國家「往往對分裂運動持懷疑態度,對激進或政治伊斯蘭教持懷疑態度」。 例如,奈及利亞一直受到伊斯蘭激進組織的困擾。
分析人士說,一些非洲國家可以理解中國的立場,正如官方的新華社所說,「涉疆問題不是民族、宗教、人權問題,而是反暴恐、反分裂問題」。
範斯塔登說,這一切都加劇了西方與其在非洲大陸的前殖民地之間更廣泛的敵意,考慮到美國在關塔那摩灣和其它地方侵犯人權的行為,一些非洲國家認為西方提出新疆等人權問題是虛偽的。
觀察人士指出,非洲國家也不願疏遠中國,中國是其「一帶一路」倡議的捐助者和大量基礎設施貸款的來源。
北京一直在邀請非洲外交官前往新疆地區,試圖表明他們的立場。 新華社去年報導說,剛果共和國和蘇丹駐華大使在北京的一次演講中,為北京的「反恐」努力辯護。 據報導,布吉納法索駐華大使阿達瑪·孔波雷(Adama Compaore)說,「西方勢力」正在「炒作」這個問題。
約翰內斯堡非洲-中東中心副執行主任、前南非外交官澤納特·亞當(Zeenat Adam)說,中國組織的此類訪問是「一種非常強大的營銷活動,試圖讓非洲內部的國家……從中國政府的角度來看問題,從而維持中國對非洲的影響。」
她補充說:「這確保他們在非洲的投資和貿易不受阻礙和不容置疑。來自中國的投資不僅對南非,而且是對整個非洲地區來說都是有利可圖的,這確實影響了這些政府中的任何一個對中國這個超級大國的穆斯林政策提出質疑的程度。」
中國的穆斯林支持者
專注於中國的政治分析家布拉德利·賈丁(Bradley Jardine)表示,埃及是在維吾爾問題上支持中國的非洲穆斯林國家之一。賈丁最近為美國智庫威爾遜中心發表了一份關於中國針對維吾爾人的全球運動的研究報告。
他說:「整個穆斯林世界是一個非常多樣化的地區,有著非常多樣化的戰略利益。有很多經濟利益在起作用,特別是對於埃及這樣的參與者,他們在2017年拘留了數百名維吾爾學生並將他們遣返到中國。」
賈丁的研究顯示,1500多名海外維吾爾人被拘留或引渡,其中許多人在北非。
人權觀察非洲倡導主任卡琳·卡內扎·南圖利亞(Carine Kaneza Nantulya)認為,和中國就新疆問題發表的聯合聲明數量略有下降。 她說:「簽署國的數量不僅停滯不增,而且事實上最近還有所下降。」
她說:「許多其它非洲國家已經棄權,拒絕加入中國的對抗敘事。」她指的是史瓦濟蘭和賴比瑞亞,他們加入了其它國家,一起譴責中國在新疆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