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韻音樂介紹: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第35號。(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此處介紹「器樂獨奏與協奏曲」上的一首柴可夫斯基協奏曲--《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第35號》。此首小提琴協奏曲由神韻交響樂團、指揮米蘭・納切夫、神韻小提琴家張如意所演奏。
1878年的3月,俄國浪漫樂派作曲家柴可夫斯基(Pyotr Ilyich Tchaikovsky;1840-1893)來到了瑞士克萊倫斯,並在短時間內完成了這首協奏曲的初稿,但實際上,其背後的故事遠遠不只這樣。
柴可夫斯基在經歷了短短的三個月的婚姻便以失敗告終,又試圖自殺未果後,他在一月份完成了他著名的第四號交響曲,隨後又在2月份完成了他經典的歌劇—《尤金・奧涅金》。他於3月份遷居至克拉朗斯。期間,他的朋友柯堤克前去探望他,並一起演奏了法國作曲家拉羅(Édouard-Victoire-Antoine Lalo;1823-1892)的西班牙交響曲。這首蘊含強烈民族音樂色彩的樂曲深深的啟發了柴可夫斯基,進而促成了他此生唯一的一首小提琴協奏曲的創作契機。
在協奏曲完成後,兩人再次聚在一起演奏,但是小提琴家柯提克(Yosif Kotek,1855 -1885)覺得此曲的第二樂章趨於薄弱,柴可夫斯基便將此樂章重新譜寫,並把原版本保留,成為了小提琴和鋼琴曲《憶懷念之地》的第一樂章《冥想曲》。
起初,柴可夫斯基有意將這首協奏曲題贈給當時聖彼得堡皇家樂團的首席—萊奧波德・奧爾(Leopold Auer,1845-1930),因為他擅長演奏柴可夫斯基的交響樂作品。然而奧爾看過了這首作品後,卻以此曲「無法用小提琴演奏」為由,拒絕了合作。當然他後來也漸漸地喜愛上了這首曲子,並開始指導其學生演奏此樂曲。
三年後,《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第35號》由小提琴家布洛茲基(Brodsky Adolf,1851-1929)、指揮家李希特和維也納愛樂樂團在維也納進行首演。儘管布洛茲基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但樂團的情況卻是截然相反,他們以極弱的音量演奏了整首作品,導致此作品受到了毫不留情的批評。當時著名的樂評人漢斯立克對此評論道:「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協奏曲讓我們萌生了一個可怕的想法,那就是原來音樂也可能玷污人的耳朵。」
儘管經歷了許多挫折,這首協奏曲中注入的許多巧思及創作手法,注定了這部作品的成名之路。第一樂章,序奏伊始,齊奏的小提琴聲部便簇擁著聽眾進入音樂的氛圍之中,此處的作曲在音樂上沒有反覆,讓聽眾總是在期待著音樂的發展。
突入的獨奏,以一段簡短絢麗的華彩樂段,將曲風導入美麗悠揚的第一主題。柴可夫斯基將整個第一樂章的輪廓,在開頭序奏獨奏與樂團的呼應中,完整的簡述了一番:絢爛的獨奏片段承接著動人的旋律,又將聽眾領回優美的主題。
標題為「短歌」的第二樂章,可說是全曲情感最細膩的樂段。在木管沉靜的引子下,小提琴奏出那深情淒婉的g小調旋律。在結尾的長音後,突兀的強音將聽眾從寧靜的遐想中驚醒,進入第三樂章。
第三樂章有著鮮明的俄羅斯民謠舞曲風格,並且在慢的樂段中尤為顯著:在大提琴持續低音的陪襯下,獨奏流淌出民謠風格的第二主題旋律。隨著速度漸快,音樂回到了歡快緊湊的第一主題。最後的部分,主旋律以更快的速度再現,在獨奏與樂團的呼應下,以激動人心的樂音,劃下完美的句號!
140多年後的今天,新星小提琴家張如意、指揮家米蘭·納切夫,以及神韻交響樂團連袂登台,為您獻上這部音樂界永恆的經典。
神韻藝術團簡介
總部設在紐約的神韻藝術團是全球首屈一指的中國古典舞和古典音樂藝術團。多年來神韻吸納和培養了眾多世界頂尖的藝術家,以古典藝術的方式復興和弘揚真正的,幾乎消失殆盡的中華傳統文化。
從三皇五帝的遠古到富麗堂皇的盛唐,從兩宋的繁華到大清的優雅,五千年華夏文明源遠流長。這是一幅充滿神話傳說和英雄史詩的畫卷--勇氣與犧牲,正直與忠誠,善良與美德,燦若星辰的故事把五千文明傳承。
中國古稱「神州」,在這塊土地上曾經人神同在。音樂、醫藥、書法、服飾、文字……,神將豐富的文化傳給了這裡的人們。幾千年來,儒釋道的信仰是社會的根基。天子順天而治,人民敬天信神、重德行善。
不幸的是……
在過去的幾十年間,中共政權將敬天重德的傳統文化視爲其存在的威脅,通過如文化大革命之類的政治運動,系統將傳統的信仰連根拔除,使五千年神傳文化的遺產幾近毀滅。
2006年,一群中國頂尖的傳統藝術家爲著同一個願望來到紐約:復興真正的中華神傳文化並在全世界弘揚。就這樣,神韻誕生了。
每個演季 ,我們都以一套全新的節目在世界各地的頂級劇場演出,如紐約的林肯中心、華盛頓DC的肯尼迪藝術中心、倫敦大劇院;我們的交響樂團曾在卡耐基音樂廳演出。
數以百萬的現場觀眾,包括最知名的演員、頂級時裝設計師、政府要員、皇室成員和社會名流都曾躬逢神韻演出的盛況。我們期待您也能前來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