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補必須根據體質來補,中醫師推薦3種平補藥膳,以及「全家進補5方法」。(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今日「立冬」,宣告著冬天來臨了。冬季就從立冬開始,《內經》有言:「秋失其養,冬不能藏,春必多病。」古人認為冬天天氣寒冷,歷經寒暑,體力衰弱,此時需要進補,適時補充營養,以調養虛弱體質,提高免疫力,以便應對寒冬,並儲備來年身體的能量。進補必須根據體質來補,中醫師推薦3種平補藥膳,以及「全家進補5方法」,讓您和家人過個平安健康的冬天。
根據體質進補
進補要根據體質來補,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一般人只知道單一體質類型,如:「冷底」、「燥熱」的簡單二分法,殊不知臨床上體質可以細分為陰虛、陽虛、氣虛、血虛、火熱、燥熱、溼熱,且同一個人也可能夾雜多種體質,例如:「上寒下熱」、「上熱下寒」等,因此,進補前最好還是請教中醫師。
中醫師游明謙指出,孕婦、感冒、高血壓、腎臟病、糖尿病、甲狀腺疾病等慢性病患者,或癌症、子宮肌瘤、有自體免疫疾病等特殊疾病患者,不要任意進補,務必先諮詢醫師。
游醫師說,小孩為純陽體質,代謝功能佳,不須過度進補;女性經期前,體質會由陰轉陽,易煩燥、長痘痘,進補也要當心;老年人如有失眠情形,也不能隨意進補。吃補不是幾次就有效,應依體質變化,「慢慢補」才能治本、強身。
中醫師推薦藥膳
中醫將藥膳分為溫補、平補、涼補三種,體質虛寒者溫補,不虛者宜平補,燥熱者則涼補。由於現代人外食、聚餐較多,冷熱食夾雜,飲食習慣不良,經常造成腸胃功能失調,即使進補也無法真正吸收營養,因此進補前宜先養脾胃才能收效,例如:以四神湯先調理脾胃,進補效果可達事半功倍。
體質偏冷、體力不濟、氣血虛弱、營養不良者適合溫補。(圖片來源:Adobe Stock)
體質偏冷、體力不濟、氣血虛弱、營養不良者適合溫補,例如:黃耆、當歸、肉桂、八角、雞酒、麻油雞、薑母鴨、羊肉爐、當歸湯、八珍湯、十全大補湯等;平補適合多數人,例如:蓮子、山藥、茯苓、四神湯等;體質偏熱、有虛火、易動火氣者和小孩子、青少年的常用藥材,例如:生地、石斛、麥門冬、西洋參等。
若要適合全家大小一起食用,以平補最佳。中醫師推薦以下3種平補藥膳:
1、四神湯
四神湯藥性平和,能健脾、利濕、滋陰、補腎,適合便秘、長痘痘、常熬夜、容易嘴破的人,經常食用可調整消化功能、補中益氣。將茯苓、蓮子、山藥、芡實(或薏仁)等比例,浸泡1小時後,加適量排骨(或豬肚、瘦肉)共同燉煮,以少許鹽調味。
2、何首烏雞湯
何首烏能黑髮、益氣養血、補養肝腎、改善頭暈目眩、手足冰冷、腰膝痠軟等症狀,延緩老化,比四神湯更滋補一些。先將何首烏、黑棗、枸杞、黨參、黃精、龍眼肉等藥材洗淨,浸泡半小時,雞肉汆燙後再和藥材燉煮,用少許鹽調味。
3、狗尾草雞湯
狗尾草又稱通天草,是民間傳統藥草,具有健脾、開胃之功效。狗尾草性溫味甘,無毒,能開脾、顧肝、利尿、健胃除積,主治小兒發育不良。先將雞肉川燙後,和洗淨的狗尾草一起燉煮,再以少許鹽巴調味。
全家進補5個方法
由於體質分類複雜,一家人想共同進補怎麼辦?陳威達中醫師提出「進補5方法」,全家人都可以一起補。
1、冬季「早睡晚起」,盡量在10點前上床睡覺,第二天起得晚一點,等太陽出來再起床,能使身體潛藏陽氣、恢復體能。
2、「藥補不如食補」,多以當季、當地盛產的食材入菜,「平補為主、溫補為輔」。由於販售的藥膳餐不一定適合每個人(例如:體質燥熱者不適合吃羊肉爐),可以選擇多種類、小分量的藥膳餐讓大家一起享用,且不要經常吃同一類藥膳,尤其味道過重、過濃的藥膳更應該少量食用,就不會造成身體的負擔。
3、力求均衡飲食,多吃屬性溫平的各色蔬果。蔬果和肉類的食用比例,建議4比1,或5比1左右,尤其慢性病患更要多吃蔬果。還有早晚不要過量生吃蔬果,中午吃比較不傷人體陽氣,也不宜吃太寒涼的蔬果。
4、冬至前後最適合進補,如中醫師診斷體質適合進補,平日餐飲中就可以適度加入溫補食材。如果不知道自己的飲食宜忌,建議「適量滋補」,避免誤吃屬性不合自己體質的食物,吃太多反而有害健康。藥膳餐間可適度飲用花草茶或普洱茶來行氣、消積解膩。
5、秋、冬最好等太陽出來以後再到戶外運動,尤其是老年人,不要天還沒亮就出去運動,若患有心血管疾病,突然接觸到冷空氣,很容易增加中風或心肌梗塞的風險。
老年人早起的話,可先在室內稍微按摩眼部周圍穴道,搓揉臉、耳、腹部、四肢關節等,陽光出現後再到戶外走動、爬登山步道,也可以多做氣功(靜功要多於動功)、瑜伽等。
特殊人群進補要項
進補要注意藥材的選擇、時機是否適當,以及飲食的配合。
1、感冒、喉嚨痛、發燒、皮膚病患、急性感染症者不宜進補。
2、慢性疾病,如:痛風、高血脂症患者,不宜進補動物內臟和海鮮。
3、腸胃功能虛弱,容易腹瀉、腹脹者不可食用太過滋膩的藥材,避免消化不良。
4、進補時,不宜同時食用白菜、蘿蔔、瓜類、柑橘等生冷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