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聚焦11月14日將發生的「習拜會」。(圖片來源:MANDEL NGAN/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2年11月13日訊】(看中國記者楊天資綜合報導)美國總統拜登亞洲之行進行時,各界都關注明日將發生的「習拜會」。拜登11月13日在東盟峰會(ASEAN)上表示,拜登稱美中溝通管道暢通;而同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該峰會上控中共頻繁侵犯主權。
拜登東盟峰會熱身「習拜會」
第40屆和第41屆東盟峰會11月11日在金邊開幕。這是疫情後東盟國家領導人首次舉行面對面會議。
美國白宮指出,拜登總統11月13日在東盟峰會(ASEAN)高峰會上表示,即便美中相互競爭,但兩國溝通管道仍保持暢通,以確保美中不會誤陷衝突;同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該峰會上指稱,中共「持續」與「日益」採取侵犯日本主權之行動。
推測拜登此言可能是針對即將登場的「習拜會」。拜登刻在柬埔寨出席東盟峰會(ASEAN),稍後轉往印尼峇里島出席「二十國集團」(G20)高峰會,並趁該峰會之便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首場面對面會談。
中國去年11月已經與東盟宣佈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係」,這次美國跟隨其後,甚有拉攏意味。美國智庫戰略及國際研究中心東南亞項目主管格雷格·波林(Greg Poling)指出,美國此舉並不意味著有什麼具體事情,「但在象徵意義上使美國與中國處於同等水平」。
11月13日,作為第40屆和第41屆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峰會及相關峰會的一部分,與會領導人和代表出席了在柬埔寨金邊舉行的第二屆東盟全球對話。
東南亞一連舉行多場會議,包括11月10至13日在柬埔寨金邊的東盟系列峰會,15至16日日在印尼峇里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峰會,18至19日在泰國曼谷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袖非正式會議。
拜登是自2017年以來首次參加東盟峰會的美國總統,他在11月14日預料將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印尼峇里舉行面對面會談,為拜登在2020年上任以來兩人首次會面,料談及台灣問題、朝鮮核問題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等議題。
拜登指出,他很了解習近平,習近平也很了解他,兩人經常有直截了當的討論,從未有錯誤估計對方立場。
拜登說:「我們幾乎沒有什麼誤解。我們只需要弄清楚紅線是什麼。」
岸田文雄控中共頻繁侵犯主權 拉攏相關國家對付中共
日本時事通訊社報導,日相岸田在東協峰會上表示,中國(中共)「持續」與「日益」採取侵犯日本主權的行動。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11月12日展開為期8天的東南亞行程,參加在柬埔寨金邊舉行的東盟峰會(ASEAN)、出席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首腦會議、在泰國出席亞太經合組織(APEC)首腦會議。
岸田在東盟峰會上強調,在包含亞洲的任何區域,都不允許憑藉武力改變現狀,基於法治的「自由開放的國際秩序不可或缺」。
岸田文雄11月12日和東盟相關會議輪值主席國柬埔寨的首相洪森舉行了雙邊會談。岸田本次訪問的東南亞三國之中,印度尼西亞、泰國是美日的長期合作夥伴,柬埔寨則在數十年來一直跟中國關係密切。
2019年有報導指出,柬埔寨跟中國簽署了秘密協議,允許中國武裝部隊使用柬埔寨的雲壤海軍基地。雖然柬埔寨和中國軍方否認了這些報導,但美國政府針對涉及雲壤基地的公司和個人實施了制裁,其中包括兩名柬埔寨高級國防官員。
臺灣淡江大學榮譽教授,東南亞與南亞協會理事長林若雩對《美國之音》表示,日本在東南亞深耕已經超過40年,從福田康夫時代開始到安倍晉三時代,幾乎每一任日本首相都會每年訪問東南亞,與東南亞諸國從經濟關係開始密切合作,進展到良好的政治關係,擁有高度的互信。她認為,岸田必然利用疫情之後第一次實體峰會與東南亞諸國進行私下討論,包括中國議題。
林若雩對美國之音說:「日本跟東協(東盟)的關係是比較信任度高的,可能比就是美國跟東協的信任度還要高。因為日本多年來的投資、各方面的發展、或是技術轉移、或者製造汽車在泰國都是非常的、顯著的效果。比方日本跟東協一起合作要來對付中國(中共),像這種問題,都是under table(私下討論)。但是我們都知道很多時候這些討論反而是比正式的議程更重要,所以這種高階的高峰會議很重要的原因在於如此。因為過去的線上會議都沒辦法談出什麼結論,這是疫情之後的第一次的領導人的見面,包括日本跟東協國家,因此各界都非常地重視。」
分析人士認為,日本將更積極地透過經濟、外交、軍事合作等各種方式來拉攏東南亞國家,與日美一起防堵中國(中共)在印太區域的勢力擴張。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