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仕女(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中國人常講韻,或者韻味,西人多半不懂,就像西人不懂中醫的經絡一樣。那麼,這看不見摸不著的韻,到底是什麼東西呢?
很難給「韻」下個定義,但可以看到她的展現。在我看來,李清照的《點絳唇》就把韻精彩展示出來:
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詩中寫的是一個少女,聽到家裡來了客人時的情形。在中國古代,女孩子是不能跟男子有直接見面交往的,大戶人家的女子,哪怕是醫生來看病,都要用帘子遮住,醫生隔著帘子望聞問切。所以這個女孩聽到陌生人來,一種被家教訓練出來的反應就是立即躲開:和羞走。大約是走的慢一些吧,看來是被來客撞上了,所以「和羞」。應該說,這種反應,是中國古代禮教的要求。一個女孩,從小就會被灌輸「三從四德」的教育,或者說「禮教」,所以,一個女孩自覺避開陌生的來客,已經成了一種習慣。
說到禮教,現在人往往無意間在前面加上「封建」二字,稱「封建禮教」,意思當然是不好的東西,認為這是封建社會對人性的一種摧殘。不過,禮並不是一個壞的東西。禮起源於西周,是人對自身約束和對他人尊重的一種高標準規範,是周朝的貴族子女的一門必修課,是「六藝」之一。」禮」規範了人的行為準則,現實生活中,如果我們遇到一個說話粗魯,對長者不尊重的人,我們會說這個人不懂「禮」。
那麼,有「禮」或者「禮儀」的人是什麼樣呢,不妨看看英國伊麗莎白女王就知道了,她走路是禮儀,她坐在那裡是禮儀,她的穿著是禮儀,她永恆的淺淺的微笑是禮儀,總之,她渾身上下每個細胞都充滿著「皇家禮儀」。我覺得,現代人認為把這種禮儀教育視為約束,是由於現代人缺乏這種素養。假如你被逼著要去符合這種禮儀規範,當然就認為是約束,但是假如你具備了這種涵養,這種禮儀在你的身上是自然的流露,這就是一種優雅,一種教養。
所以,我們上面提到的這個懂「禮」的女孩子,聽到有來客就按照「禮」的要求立即躲開。然而,在少女的天性中有個叫「好奇」的東西,這個突然闖入的來客是誰呀,我很少看到陌生人哎,要不我看一眼,於是她「倚門回首」,看沒看到來客,我們不知道。但是,她一回頭的時候又想起了媽媽的話,女孩子不該看男生的呀,她猛然意識到自己這個舉動太不懂規矩了,真是太失態了,太讓人害羞了,於是為了掩飾自己的失態,掩飾自己的害羞,她趕快把伸在手邊的一枝青梅拿起來「嗅「了一下,實際上是想用這枝青梅來遮住自己羞的通紅的面頰吧。
所以,這一瞬間,在這少女的身上,出現了「禮教」「天性」,又回到「禮教」的這一系列輕微又快速的碰撞,碰出了中國古代少女那天真的又帶有靦腆的獨特的「韻」。便如一位絕代佳人在窗前隔著一層紗幔眺望窗外,猛然間一陣清風,吹開了那薄薄的紗幔,露出了她「芳澤無加,鉛華弗御」的真容。窗外的你,被這美麗的倩影驚得目瞪口呆,可是還沒來得及緩過神來仔細打量這沉魚落雁的佳人,微風已經過去,輕紗已經落下,只留下她依稀的身影。這便是韻!
還有一種韻,一抬手,一舉足,一遠眺,一回眸,讓你似曾相識,當你去苦苦在記憶中追尋,卻又無從記起。你被深深的吸引,緊緊的跟隨;她引領著你,彷彿帶你回到那闊別已久的故園,這是神之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