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世民表示,中共至今仍稱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但不論是城鄉特差異,以及社會上的階級觀念,都看不出有所謂的無產階級專政。(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3年2月6日訊】上回講到,歷史並非一成不變的知識,而是會隨著我們找到更多證據,對過去發生過的事,有新的觀點。例如近年新興的「大歷史」,就是不再以朝代又或者地域概念來了解人類的過去。事實上,在1800年之前,世界各地的軌跡,不論是文化、社會等,其實都有驚人的相似之處;而很多人想像中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方文化體系,之間的交流亦從未間斷過。
究竟是甚麼因素在影響著人類歷史?在1800年前,是環境因素,尤其是氣候,其次就是生態環境的突變,例如疫症。但隨著越來越多人的生活由古代漸進到現代,自然環境的因素對人類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少,反之是人類對自然環境的轉變卻越來越大。有些人認為這是人類在破壞,甚至是毀滅地球;但也有人認為,地球的自我調節能力遠比我們想像中的強大,實在不用太過擔心。
古代和現代,最大的分別究竟是甚麼?
從大歷史角度,史前就是沒有任何文明紀錄的原始部落生活;這些部落可以是父系社會,也有些是母系社會;有些是遊牧民族,也有些刀耕火耨。史前的人類,有些活在幾千至幾萬年前,知識是透過詩歌故事等模式承傳。有不少古文明都有共通的故事,例如洪水。這些故事並不一定代表世界各地的人都有一個共通的始源,也有可能只是反映過去的人所面對的處境,大同小異。
我們所謂的古代,其實就是定居下來的農業社會。農業社會最主要的兩個生產元素,就是土地和勞動力。由於這個基本的格局,古代社會,尤其是在歐亞大陸,不同的文明都有著驚人地類似的趨勢和周期。與此同時,在定居的農業社會以外,也有遊牧民族,亦有在島國上的漁民,以及周遊列國的商人。在沒有歷史紀錄的一大片空間,其實一樣精彩。
有古代到現代,最主要的轉變有幾個:(一)農業不再是最主要的經濟作業,工業和貿易才是;(二)原本已經是貿易中心的城市,變得更重要,人口亦從鄉郊移入;(三)人口的流動更多硬頻繁,傳統的禮教和各種社會制約,漸漸失去影響力;(四)知識的意義越來越大,也越來越普及;(五)出現民族和國家觀念。
「甚麼?民族和國家觀念不是自古以來都已經有的嗎?」民族和國家的身份認同,的確是很「現代」的概念;例如中華民族,其實是個只有百多年歷史的構想。但正如這個系列的核心思想,歷史是一個不斷重新發現和演變的範疇,人類文明進入現代的同時,過去的歷史亦被改寫。
請不要誤會,我不是說有人要扭曲歷史來達到某些政治目的。反之,是寫歷史的人在不知不覺間,以自己身處的社會,尋找合理的解釋;近代的中國歷史,幾乎全部都帶有一定的價值觀。其他地方的歷史,一樣有這種現象。甚至乎古代的歷史,一樣有同樣的影響。歷史與政治互為因果的關係,甚至比律法、語言要來得更密切。
知道歷史的這個本質,才可以從更超脫的角度去讀歷史;史家一定有個人觀點,史家身處的環境,也有一定的影響。
近代史家不少都受馬克斯主義的影響。甚至更正確地說,馬克斯也只不過是在觀察到人類脫離農業社會,從新去演繹歷史。從這個角度去了解和欣賞馬克斯主義就明白,他所提出的共產主義,是社會在現代化過程中的過渡產品,而不是甚麼預言。事實證明,馬克斯不是全對,但亦不是全錯。
馬克斯對人類如何從古代走向現代的描繪和分析,極有參考意義。現代之後的發展,就完全超出了他的想像。或許我們不應太過苛刻,畢竟他亦只是凡人,也不是預言家。但當年他有幾點觀察,卻是很值得我們重新去思考。例如當年他認為,只有高度工業化的社會,例如英國的倫敦才有條件出現無產階級的革命。現在看來,後現代代的資訊科技社會,可能是最接近他當年所想像的無產階級革命。當年未有成功工業化的社會,如中國和俄羅斯,嚴格來說都只是掛著共產主義的旗幟,去延續那不合時宜的帝國夢。
諷刺是,神奇國度至今仍然是在自稱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但不論是城鄉特差異,以及社會上的階級觀念,都看不出是那門子的無產階級專政。更重要是,現代化的意義,不只是在於單純地拼經濟和船堅炮利,而是漸漸在社會上建立出一套「人人生而平等」的法治。人人生而平等,意思是可以透過自己的努力去改善生活,這才是現代社會的真正精神。又話說回頭,那怕是美國,也是在過去幾十年來,漸漸將制度上的流弊,漸漸糾正,甚至過程中也有矯枉過正的時候。但總的來說,也是個不斷自我修正的過程。說到底,人類與其他物種的最大分別,不是我們懂得用科技,而是我們會學習,會改變自己的行為,會精進,會修為。從這個角度看,不識自省不知自量,自欺欺人,那才是最不要得的品格。從歷史的角度,百幾年來仍然停留在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維水平,何嘗不是一種不思悔改的態度?
近代中國一直無法現代化,原因就是學甚麼都只學表面;有些包袱總是拋掉不了。究竟這些拋掉不了的是甚麼?下篇續談。